写作竞赛获胜作品:危机,“危机”?

2015年4月24日
【 字号:
【《透视俄罗斯》消息】近几个月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看看今天的汇率、从新闻中看看有没有出台对俄罗斯新的制裁措施,可跟我同住的俄罗斯姑娘阿廖娜却显得很平静。现在的俄罗斯正在面临经济危机的困扰,食品、药品和服装等生活用品的价格几乎翻了一倍,然而在俄罗斯人的脸上却很少出现惶恐和惧怕,没有出现想象中的游行、示威、抗议和“普京下台”。俄罗斯人依然会穿着得体的西装上班、去剧院,无论在哪里依然会井然有序的排着队,这就是俄罗斯人的特点。下面我们来看看,俄罗斯人是怎么生活的。
图片来源:Niels Linneberg/Flickr
图片来源:Niels Linneberg/Flickr
http://tsrus.cn/451811

扫一扫

街头艺人的艺术人生

高亚茹。

俄罗斯的街头艺人可以说是俄罗斯文化的特色之一。这个群体没有年龄的限制,从少年到六七十岁的老人都在用心灵为过往的行人演奏着。他们充满激情,每一次经过我都会慢下脚步,去听一听那优美的旋律——伴着手风琴的节奏走在圣彼得堡涅瓦大街上,这才能感觉自己真正来到了俄罗斯。你在他们的脸上看不到祈求的目光。或是欢乐的歌唱,或是认真的投入,他们完全沉浸在音乐世界里。虽然没有舞台,但他们的每次演出都为自己的心灵找到了一个最广阔的舞台。他们追求的是真正的艺术,没有因为现实、名利放弃那份执着。小提琴、手风琴、吉他、电子琴的和凑就这样响在俄罗斯的每一个角落。我问一位50岁左右的街头艺人,她当时正在地铁站附近拉手风琴:

“您每天都在这儿表演吗?”

“最近几个月是的。”

“您是自学的手风琴吗?”

“不是,二十年前在学校里学的,毕业后参加工作,但最近失业了。”

“那您会不会为失去工作而很苦恼,您喜欢每天在这里为路人演奏吗?”

“不苦恼,我很喜欢我所做的,我喜欢手风琴,以前工作的时候也会每天练习,现在我可以专心做喜欢的事了,并且还是可以养活我的。”

我低头看了看。她脚前的盒子里有几枚零零散散的硬币,不禁感慨万千,对她说了句“您演奏得很出色”,就慢慢转身离开了。背后的歌声却深深地抓住了我的心,仿佛从她的歌声里能听到俄罗斯的昨天和今天。

大学教授的诉说

一位教授在课堂上给我们听了2014年普京的国情咨文,之后讲起了俄乌关系,能感觉到她的声音在颤抖。她认为俄罗斯和乌克兰本来就是兄弟,边界在哪里?俄罗斯人民和乌克兰人民原本可以自由往来,一起工作、学习,现在的状况让她感到非常伤感。谈到苏联解体她更是感慨万千。俄罗斯和乌克兰曾一起击退敌人保卫自己的家园,如今这两个国家之间却夹杂着硝烟与战火。俄罗斯没有胜利,乌克兰也没有胜利。她说,也正是这次危机让俄罗斯更深切地看到了自己的问题:工业体系的不完善、资源在消耗、过度依赖进口、人口老龄化、出生率过低等等。我从她的话中听到了俄罗斯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担忧,但也有对未来的美好盼望。她坚信俄罗斯今后会有一系列改革、会变得更强大。

生活中的几幕

我在公交车上看到了这样一幕:三个十八九岁的中国男孩坐在公交车的前几排,当时公交车上并没有需要让座的老人,售票员气势汹汹地走过来大吼到:“这是你们坐的地方吗?你们不会俄语还不会看标识吗?这是给老人孕妇残疾人坐的,一看你们就是中国人。”听到最后一句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我走过去把他们叫了起来,当时他们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这个情景不停地在我的脑海里浮现,我不能不去想,它已经击中了我的心。几天后我去参加在俄罗斯华人音乐家李庸的音乐会,很开心能在异国他乡听到艺术家的长箫和古筝。当天来了很多的俄罗斯人,看到俄罗斯人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这美妙的音乐,我心里觉得这是我们中国的文化,展现了我们中国的文化魅力,这样的事不应该多做一些吗?高山流水遇知音,在那一刻我觉得我和俄罗斯人第一次没有了挡在其中的鸿沟。中间休息时一名来参加音乐会的俄罗斯医生找我聊天。她非常喜欢听古筝演奏,说自从听到这么美妙的旋律对中国的印象改变了。我问她为什么我总觉得现在的俄罗斯人有一部分对中国有一些不好的看法。她说前些年中国商人来到西伯利亚把质量很差的衣服鞋子以高价卖给俄罗斯人,导致中国人的形象变差。

可能这是我们不可否认的事实。这让我想到今天俄罗斯危机下的中国代购大军,只要化妆品店到了新货,我们肯定会去买很多存在家里然后转手高价卖出去,两天之后化妆品店有一部分肯定是缺货的,因为被中国人买走了。首先这没有什么不好,但却不得不想到,我们是留学生,在俄罗斯学习,我们来这里是为了得知识长见识,如今却又有这样的情形出现:说不出俄语被鄙视、不去上课做代购、有钱可以再赚很多的钱,可我们的形象怎样才能树立起来呢?我们大批大批地出国,不要忘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如今俄罗斯面临经济危机,我们也未尝不面临着形象危机。一口流利的俄语、一次优雅的让座、一个真诚的微笑,或许我们可以这样和俄罗斯一起度过这场“危机”?

| www.tsrus.cn/41327 |

请见:中国人眼中的当代俄罗斯

相关阅读:写作竞赛获胜作品:当代俄罗斯社会的贫富分化问题

写作竞赛获胜作品:“一切从索契开始……”

写作竞赛获胜作品:“舌尖上的”俄罗斯

作者:高亚茹, 24岁,现居俄罗斯圣彼得堡市。

《透视俄罗斯》网站及其所有方《俄罗斯报》拥有网页发布所有信息和资讯的完全版权。未经过《透视俄罗斯》网站编辑书面同意禁止转载。联系邮箱:info@tsru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