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老城区内所有狭窄、弯曲的小巷按照总体规划在斯大林式的城市里都应变成宽度不低于30-40米的笔直、宽阔的大街。猎人商行广场和马聂日广场以及首都的主要街道特维尔大街等毗邻克里姆林宫的中心地带被进行了最大的改建。
猎人商行广场曾用于集市贸易,分布有销售各种猎取的野兽和动物肉(“猎人商行”这一名称即由此而来)的零售店。旁边的马聂日广场也曾布满各种零售店和餐馆。尽管地处市中心,但当时这些地方都被视为莫斯科最“脏乱差”的地方,并且一直被要求进行改建。但由于利润可观商家不愿做任何改变,因此室内商场的建设项目并未启动,直到1932年这些小店才被苏联当局拆除,并在小店原址铺上了沥青。
图片来源:angreal.info
原为一条满是宾馆和商店的狭窄弯曲的小巷的特维尔大街根据规划应改建成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华丽街道,这表现在其新的宽度(从16米扩建到50米,而且被建成一条笔直的大街)以及简陋的低层建筑被富丽堂皇的高大建筑所取代。当时的德国柏林另一位独裁者也开辟出了宽阔的街道用于举行隆重阅兵,一座座高楼大厦也拔地而起。
总体规划确定了城市道路的环形放射式分布格局。这样的道路一直存留至今,已很难被其他结构取代。环城公路(今天的莫斯科外环线)项目就是上世纪30年代确定的,当时甚至已经建成一些区段,但建设工作随后因战争开始被迫中断。确切地说,伟大卫国战争期间建成了莫斯科外环线,只不过是按简化方案,都是土路,用于部队和军事装备转移而不是和平居民使用。
事实上,尽管也做了一些修改,但斯大林死后至今1935年的总体规划在很大程度上仍在实施。
图片来源:Mikhail Ozersky/俄新社
斯大林式的莫斯科宏伟建筑需要展示新政权下前十年苏联人民的成就。这些建筑从外表看相当雄伟,但内部装修往往要差很多。特维尔大街上的一些新的高楼是十来户居民共用一个卫生间的公共住宅,单独的公寓只分给苏联的精英阶层。
受到争做全球领先观念的影响,莫斯科1937年开始建设世界最高楼。苏维埃宫(420米)本可以夺走381米高的纽约“帝国大厦”世界第一高楼的殊荣。苏联电视台当时自豪地报道说:“著名的埃菲尔铁塔也要比苏维埃宫矮116米。”苏维埃宫本应建在基督救世主大教堂所在地,1931年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将炸毁的,但卫国战争使这座宏伟建筑夭折。
莫斯科历史中心区的古建筑今天已为数不多,但当时苏联领导人对建筑却毫不客气。沙皇时期的建筑和教堂被粗暴地拆毁。建于17世纪中叶的著名的斯特拉斯特诺伊修道院在斯大林时期因拓宽道路的需要被拆除。如今位于修道院原址的是赫鲁晓夫时期建成的“俄罗斯”影院。
当然,布尔什维克无法将所有建筑全部拆除,资金和资源都不足以实现这一点。一些建筑奇迹般地被保存了下来,如叶尔莫洛娃剧院的四层小楼(位于特维尔大街5/6号)至今仍留在原地,在周围毗邻的高楼大厦中格外引人瞩目。当局认为有价值的建筑被加高或移到其他地方。转移建筑物要使其与地基分离,然后用轨道运送。最好的专业的转移设备是苏联工程师埃玛努伊尔·戈恩杰尔(Emmanuil Gendel)发明的。不过众所周知,俄罗斯早在1812年就曾进行过转移建筑物的成功尝试,当时梁赞的木匠德米特里·彼得罗夫(Dmitry Petrov)将莫尔尚斯克市内的一座木质教堂从一个地方挪到了另外一个地方。
按照总体规划要求,市中心建筑不应低于六层,于是对一些建筑进行了加高。今天的莫斯科市政厅大楼(位于特维尔大街13号)革命前曾隶属于总督,而后被划归莫斯科市苏维埃,1946年之前一直是一座四层的建筑。1946年,设计师德米特里·切秋林(Dmitry Chechulin)又加建了两层。此前的1938年这座建筑还曾被向特维尔大街深处方向挪动了13.5米。
1935年总体规划未能完全得以实施是一大幸事,否则今天的莫斯科将会是一座令人生厌的城市:到处都是令人窒息的高楼大厦、无数辆汽车穿梭的宽阔的大街,行人被迫紧贴高楼的墙壁行走,彼此说话都要对着耳朵大喊,否则将无法听见。
| www.tsrus.cn/40277 |
需浏览俄文原文稿件,请登陆《俄罗斯报》网站
相关阅读:路越修车越堵?莫斯科治理交通拥堵的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