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桑田”:苏联“第一公寓”的故事

2014年5月15日
【 字号:
“滨河街公寓”是斯大林时期的标志之一。据说苏联著名影片《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曾在这里拍摄。上世纪30年代,这座能看到克里姆林宫的庞大住宅楼里住地只有政府高官,现在这里的墙上都挂着纪念牌。然而,并不是所有受此殊荣的人都能终享天年,许多人在斯大林时期的“大清洗”中被逮捕,其中很多人被枪决。
图片来源: Lori/Legion Media
图片来源: Lori/Legion Media
http://tsrus.cn/452937

扫一扫

公寓是1931年为政府官员而建,占地3公顷。同名小说《滨河街公寓》的作者尤里·特里丰诺夫在自己的作品里这样写道:"它太庞大了,早上总是把阳光遮住,投下巨大的影子。"第十一单元大门曾是关闭的,里面没人住,也没人知道里面的情况。有人推测说,那里是内务人员委员会(克格勃的前身)的秘密官邸,负责监视住在这座公寓里的所有国家政要。

斯大林式的"神话"

斯大林的子女也曾住在滨河街公寓:斯维特兰娜·阿利卢耶娃住37号,其弟瓦西里·斯大林住隔壁单元。大厦里还住过采矿记录创造者阿列克谢·斯达汉诺夫,这位劳模在一个班的时间内采出了超过定额14倍的煤,于是苏联全国开始了"斯达汉诺夫运动",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全都掀起了创纪录的狂潮,生产变成了体育竞赛,斯达汉诺夫也被从卢甘斯克的矿场请到莫斯科,住进这座著名公寓,被打造成了时代的标志。

大清洗

上世纪30年代下半叶,斯大林开始"大清洗",公寓里的人被一家一家地拘捕,近800人被从这座一度享有特权的大厦带走,约占公寓人口的三分之一。程序是设计好的,每天后半夜都会有"黑乌鸦"(内务人员委员会公务车的别称)来,不声不响地实施逮捕。据滨河街公寓博物馆馆长奥莉加·特里丰诺娃回忆,有些住房30年代末曾换过五次主人。

先是一家人被逮捕,然后新的一家人搬进来,再然后这家人也被逮捕。但通常这些住房是要被查封的。到1938年,大厦500套住房里的280套被查封,其中的住户均遭到了逮捕。30年代末,公寓变成了"不祥之地"。几年前这些事没发生的时候,这所全国最豪华的公寓一到晚上就会灯火通明,窗子里不时传来音乐声,如同过节一般,还有许多载着穿皮草的女士的豪车进进出出。后来,所有这一切都消失了,就像一切都没发生过一样。

劫后余生

斯大林去世后,滨河街公寓恢复了平静。上级任命的工作人员陆续入住,其中有政府各部的重要工作人员、显赫的将军和著名科学家,但之后的生活都很平静,再也没有人被逮捕,再也没人跳窗。苏联解体后,滨河街公寓的房子有了其它特殊用途。

这里开始迁入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迅速赚到钱的暴发户,大厦不详的过去几乎重演。严酷的90年代,俄商业巨贾经常成为刑事犯罪的牺牲品。一些公寓新住户被谋杀,其地位被后来者占据。不过,与斯大林时期的高官相比,这些人的数量要少得多,他们的故事也未能引起轰动。| www.tsrus.cn/34215 |

 

本文为《透视俄罗斯》专稿

作者:德米特里·罗门季克(Dmitry Romendik)

《透视俄罗斯》网站及其所有方《俄罗斯报》拥有网页发布所有信息和资讯的完全版权。未经过《透视俄罗斯》网站编辑书面同意禁止转载。联系邮箱:info@tsru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