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建筑史话:上世纪20至50年代的六大建筑杰作

2014年12月22日
【 字号:
【《透视俄罗斯》消息】苏联在建立后的第一个30年间建造了许多优秀的建筑范例,其间未来派的舒霍夫塔、豪华的莫斯科宾馆和七幢斯大林式建筑使莫斯科变得雄伟壮丽。《透视俄罗斯》记者在此为您介绍六座苏联建筑鼎盛时期的主要作品。
舒霍夫塔。图片来源:AFP / East News
舒霍夫塔。图片来源:AFP / East News
http://tsrus.cn/451113

扫一扫

1、舒霍夫塔(1922年,弗拉基米尔·舒霍夫)

苏联政府认为广播是文化水平低的国家最好的宣传方式,因此国内最重要的广播发射塔应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当时在国际博览会上备受好评的舒霍夫(Shukhov)的双曲面设计看上去极具未来派特点,恰好也符合苏联宣传的艺术精神。这些设计非常适合广播发射塔这样的“厚重”建筑,使其既外形巨大,又不超负荷。于是,作为工程奇迹和苏联广播(后来也成为电视的)标志的舒霍夫塔出现了。

2、梅利尼科夫故居(1929年,康斯坦丁·梅利尼科夫)

图片来源:Sergei Mikheev / 俄罗斯报

设计师梅利尼科夫(Melnikov)参加祖耶夫文化之家建筑比赛时构思出一个圆柱体建筑。虽然未能赢得比赛,但他并未停止自己的构思,甚至又有了新的发挥:梅利尼科夫故居被建成两个圆柱互相内接在一起的形状。由于苏联早期意识形态拒绝所有个人的东西并要求建筑要服从集体利益,于是梅利尼科夫故居的这一构思成为了一种怪诞的建筑形式。设计师为所有家庭成员设计了一个卧室,他们在卧室里变成了“集体睡觉的人”。虽然梅利尼科夫一直强调其设计接近纯粹功能性的苏联建筑,但当时的莫斯科人将这一带有六边形玻璃的圆柱建筑轻蔑地称为“住人的资产阶级蜂窝”。梅利尼科夫一直想有朝一日能将自己的房子变成博物馆,但直到不久前建筑师的这一愿望由于其继承者间的诉讼官司还无法得以实现。“梅利尼科夫故居”本月才对游客开放。

3、消协中心大楼(1937,勒·科布西耶)

图片来源:Alexander Polyakov/俄新社 

勒·科布西耶(Le Corbusier)虽然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经典大师,创造过办公楼建造的现代典范,但还是为30年代的苏联建筑潮流所折服。他于是也参与了,当然,他在消费者协会建筑大楼设计大赛中脱颖而出。设计师在米亚斯尼茨卡娅街的办公大楼里运用了所有“现代建筑的五个出发点”,世界上的大多数办公楼迄今为止还在按照这些原则建造,其中包括使用钢筋混凝土柱、平屋顶、最少内墙和大“条状”玻璃窗。作为苏联人,能设计出这样的建筑看得出来有些过于先进。莫斯科人不喜欢有简约外观、带混凝土支柱的高大建筑。诗人奥西布·曼杰尔什塔姆(Osip Mandelstam)在一首关于它的讽刺诗中写道:“摇摇欲坠的建筑物上有一座水晶宫,我甚至连轻巧的影子都不敢放入其中。”

4、“莫斯科”宾馆(奥斯瓦尔多·斯塔普朗、列昂尼德·萨韦利耶夫、阿列克谢·舒谢夫,1935年,2004年重建)

图片来源:A. Solomonov/俄新社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现在克里姆林宫旁莫斯科宾馆的位置本来应建劳动宫:一种玻璃和混凝土建造的巨大正方形的、连接着椭圆形观众厅的建筑,并且看上去应该几乎像“地球星舰进取号”飞船一样,但其建设很快由于成本过高和设计复杂而被搁置,于是决定代之以建造一座宾馆,即既更加传统又不失宏伟的建筑。“莫斯科”宾馆在建筑师舒谢夫(Shchusev)的领导下被建造成了一座豪华的、有着传统风格的宾馆,并且很快成为三十到五十年代的著名建筑。圆柱、拱门和装饰栏杆突出强调了苏联建筑与古希腊罗马传统的联系。

5、国民经济成就展览馆(1935至1954年,谢尔盖·车尔尼雪夫带领各流派建筑师)

图片来源:AP

建设莫斯科北部这一大型展览型公园的目的是让苏联公民或旅游者能在任何时间参观苏联农业和工业的成就。公园的七十个展馆中有一半像后古典主义的教堂:圆柱、尖顶、雕像和喷泉——集中反映了极权主义建筑的优秀传统。建于1939年的32号展馆尤其令人印象深刻。该馆最初被称为“机器制馆”,看上去像一座带玻璃屋顶的飞机库,内部装饰犹如两河流域文明的教堂,机械化专家和女拖拉机手的雕像在这里替代了神像和英雄雕像位于显眼的地方。五十年代末,这里补建了一个玻璃圆顶建筑,其网状建筑像舒霍夫塔。展馆自此更名为“宇宙馆”,其前面的广场上则竖起了载着加加林飞往太空的“东方号”飞船模型。

6、斯大林式建筑(1952至1957年,列夫·鲁得涅夫、德米特里·切丘林、维亚切斯拉夫·奥尔塔尔热夫斯基、谢尔盖·车尔尼雪夫等)

图片来源:Lori/Legion Media

著名的斯大林式建筑——莫斯科大学主楼、三幢民宅、两座宾馆和外交部大厦从四周拱卫着莫斯科市中心。莫斯科的斯大林式建筑最早本应只有一幢,而且是极具震撼力的建筑。代表大会宫的设计——顶部有列宁雕像的高500米的大型塔状建筑,因战争而流产,其建设所需金属框架被全部回炉铸成了菱形反坦克拒马。该设计战后被分成了个单独的、风格上相似的建筑。斯大林时期的建筑最终在这些大楼中获得了自己的风格——纪念建筑领域的世界趋势(比如斯大林式建筑的特点与帝国大厦相像)与古典艺术相结合。建筑设计师们借助图案、圆柱和建筑本身的形式,突出强调了苏联建筑对古老的东方、印度以及中国文化的传承性。

| www.tsrus.cn/38873 |

本文为《透视俄罗斯》专稿

相关阅读:领略莫斯科9处不同寻常的特色建筑

莫斯科:越“长”越高的现代化大都市

乘莫斯科铁路畅游亚欧 赏九大火车站溯游历史

作者:斯维亚托斯拉夫·伊万诺夫(Svyatoslav Ivanov)

《透视俄罗斯》网站及其所有方《俄罗斯报》拥有网页发布所有信息和资讯的完全版权。未经过《透视俄罗斯》网站编辑书面同意禁止转载。联系邮箱:info@tsru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