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的秘密:套娃是如何成为俄罗斯重要象征的

2016年1月1日
【 字号:
【《透视俄罗斯》消息】当人们被问到从俄罗斯带回了什么纪念品时,许多人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套娃!”这种彩绘玩具似乎俄罗斯自古就有,但其历史就像玩具本身一样,有着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故事。
Matryoshka CN
来源:DPA / Vostock-photo
http://tsrus.cn/542279

扫一扫

远古溯源

套娃(Matryoshka)是一种可拆卸的木制玩偶,里面一层又一层地套着数个一样但更小的玩偶。其名字来自十九世纪俄国常见女性名马特廖娜(Matryona)。马特廖娜这个名字本身具有“可敬的女士”“一家之母”“妈妈”等意思。全俄实用装饰艺术博物馆馆长叶莲娜·季托娃(Elena Titova)介绍说:“对俄罗斯人来说,套娃当然就是马特廖娜,是女性健康、多产、性格卓越的化身,也是家庭的象征。”

 套娃所展现的身材粗壮、生活幸福的女性形象绝非俄罗斯巧匠们的专属发明。这一形象在任何时代、所有文化中都被当成丰腴的象征,例如考古学家在许多欧洲国家发现的古老艺术品,如“旧石器时代的维纳斯雕像”以及中国、日本和印度玩具,都是用类似技术制作的。

根据一个说法,俄罗斯套娃的近亲是以佛家菩提达摩祖师(Bodhidharma)为原型的不倒翁。菩提达摩是中国古代佛教禅宗的初祖、少林寺的奠基人。这位高僧在日本的名字叫达磨(Daruma),因此模仿他用硬纸做的不倒翁就叫达磨翁。俄罗斯套娃最有可能的原型是日本的福禄寿玩偶(Fukuruma),因为木制的福星雕像里面还有六个越来越小的玩偶,被画成他的“家人”模样或者其他日本神灵的样子。

“东风”盛行

有一种说法认为,套娃的原型是十九世纪由俄罗斯著名艺术赞助人萨瓦·马蒙托夫(Savva Mamontov)的妻子从日本带到俄罗斯的。十九世纪后半叶的俄罗斯曾以一切来自东方的东西为时尚,包括服装、版画、小雕像等。沙皇尼古拉二世甚至在自己的衣服口袋里装有一个根付当护身符,至于爱好艺术的人就更不用说了。据传说,马蒙托夫对可拆卸玩具的结构着了迷,就请画家谢尔盖·马柳京(Sergey Malyutin)创作类似玩具。不过,叶莲娜·季托娃说,这纯属虚构,不能认定俄罗斯套娃是从某个日本“近亲”抄袭来的。

成为国家的重要纪念品

不管传说是否属实,俄罗斯的第一组套娃的确是十九世纪1900年出现在莫斯科的“幼儿教育”作坊的,其创作者是车工瓦西里·兹维兹多奇金(Vasily Zvezdochkin)和画家谢尔盖·马柳京。1900年套娃在巴黎世博会上展出。这些色彩鲜艳的木头娃娃被认为是从教育和技术角度来说都绝好的可拆卸玩具,在展会上引起观众们的强烈兴趣并获得世博会铜奖。从那时起,套娃开始大踏步走进俄罗斯人的生活。直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初之前,这种彩绘玩具还以原创为主,不仅行业内画匠,就连钟情新俄罗斯风格的先锋派画家也喜欢创作彩绘木头娃娃。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套娃的工厂化生产时代到来了,玩具本身也借此获得重要国家纪念品的地位。

| www.tsrus.cn/542279 |

本文为《透视俄罗斯》专稿

相关阅读:普京肖像纪念品:旅俄外国游客的“最爱”

作者:叶莲娜·科斯托马罗娃(Elena Kostomarova)

《透视俄罗斯》网站及其所有方《俄罗斯报》拥有网页发布所有信息和资讯的完全版权。未经过《透视俄罗斯》网站编辑书面同意禁止转载。联系邮箱:info@tsru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