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与认同:二战解读仍是战场

2025年8月1日
【 字号:
俄罗斯“瓦尔代”俱乐部项目主任别斯帕洛夫撰文说,俄罗斯应捍卫自己对国家认同至关重要的二战史观,与非西方国家寻找共同点,并准备与西方进行长期“记忆战”,认识到这是更广泛意识形态对抗的一部分。
评论
Participants of the "Immortal Regiment" action during the celebration of the 80th anniversary of Victory in the Great Patriotic War in Kaliningrad.
2025年5月9日,加里宁格勒,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不朽军团”纪念活动的参与者。 来源:Vitaly Nevar/俄新社
http://tsrus.cn/683575

扫一扫

今年的庆典

5月9日红场阅兵,成为二战胜利80周年庆典高潮。它还标志着一个重要里程碑:后苏联时期红场每年举行胜利阅兵的传统已延续30年。1995年举行的首次此类阅兵,直观见证了俄罗斯新历史叙事的形成,这一叙事凝聚国民,强调代际传承,并确认国家的大国地位。如果说苏联时期为纪念十月革命举行的年度阅兵与国家建立相关,关于战争胜利的记忆则触及每个家庭,是种更为个人化的体验。此外,将“胜利”作为本国历史政策核心,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找准了自我定位,强调自己是苏联的继承者,而苏联不仅赢得了战争胜利,还奠定了现有世界秩序的基础。

世界领导人出席阅兵,凸显胜利周年庆典的国际维度,其中包括七国集团及30多个欧洲国家的领导人。庆典国际化旨在提醒世界:俄罗斯是现代世界体系的起源之一,这一体系建立在共同战胜纳粹的基础之上。尽管俄罗斯上世纪90年代中期经历了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实际影响力远不及鼎盛时期的苏联,但世界当时似乎接受了这一解读。

变   化

变化过程的催化剂是部分“新欧洲”国家,即2000年代加入欧盟的前社会主义国家和前苏联加盟共和国。这些国家的历史观认为,二战胜利并未让其获得解放,而是以一种极权代替另一种极权,冷战结束后它们才获得真正的自由。更有甚者,二战爆发的责任被均等地归咎于“两大极权”制度。这完全契合西方反共产主义阵营战后初期对世界的描述,只是当年因左翼运动在部分欧洲国家有重要影响力受到抵制。毫无疑问,这种解读也不被现代俄罗斯接受。由此导致的“记忆战”在俄罗斯与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间持续数十年。很长时间里,俄罗斯以为能与法国、德国等西欧传统伙伴在历史记忆问题上形成共识。然而,2019年欧洲议会通过《欧洲铭记历史对欧洲未来的重要性》决议,表明这些国家的代表也可能将二战爆发的责任与德国一起归咎于苏联。

“两大极权”论调强化民主与威权斗争观念,这一斗争始于20世纪并延续至21世纪。在“历史终结论”落空、自由式民主未取得全球胜利背景下,这一理念最终成为西方的主流思想。在此框架下,二战只是斗争的第一阶段,以战胜纳粹及其意识形态盟友结束;冷战是第二阶段,以战胜苏联告终。最后,西方“民主”国家今天正在对抗日益壮大的“威权政体”,首当其冲的是俄罗斯和中国。

新记忆

在这一背景下,尽管略有迟缓,俄罗斯已开始关注非西方国家对二战及胜利的解读。长期以来,俄罗斯关于二战记忆的国际维度是西方和欧洲中心化的,这可以从参加胜利周年阅兵的国家领导人名单中看出。值得指出的是,中国、越南和蒙古领导人参加了大部分胜利阅兵,但直到2015年,亚洲出席国家的范围才开始扩大,非洲和拉美国家的领导人才开始出现。同时,西方将二战作为“民主”与“独裁”斗争第一阶段的解读,引起非西方伙伴的诸多质疑。这主要是因为20世纪西方国家在其殖民地并未像在本土那样坚定捍卫民主原则,冷战期间它们往往从地缘政治而非意识形态出发,支持独裁政权、反对进步力量。

然而,俄罗斯与世界多数友好国家的二战叙事可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能相当显著,但并非不可逾越。因此,与非西方国家在历史记忆问题上的对话空间无疑存在,尽管如祖延科(Ivan Zuenko)分析俄罗斯与中国对二战的不同解读时所说,这种对话有时可能并不轻松。需要认识到,即便是与最亲密的伙伴(如独联体国家),俄罗斯在二战解读上也可能无法完全一致。这完全正常,因为每个国家都会构建自己的历史坐标,战争在其中的位置未必与俄罗斯相同。况且这些坐标会不可避免地随时间演变,重点会发生偏移。俄罗斯应坚持自身对国家认同至关重要的历史观,与非西方国家寻找共同点,并准备与西方进行长期的“记忆战”,认识到这是更广泛意识形态对抗的一部分。

本文有删减。需浏览俄文原文稿件,请登陆《瓦尔代俱乐部》网站

   
| www.tsrus.cn/683575|

安东·别斯帕洛夫(Anton Bespalov) 国际关系专家、记者、“瓦尔代”俱乐部项目主任

文章中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编辑部立场。
《透视俄罗斯》网站及其所有方《俄罗斯报》拥有网页发布所有信息和资讯的完全版权。未经过《透视俄罗斯》网站编辑书面同意禁止转载。联系邮箱:info@tsru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