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 年,苏联供应部人民委员、未来的食品工业部长米高扬(Anastas Mikoyan)对肉类短缺感到特别担忧。当时的集体化及政府向农民征收粮食税的激进做法导致养猪业危机、牲畜总头数减少及1930-1933年的大饥荒。于是,米高扬下达“公共餐饮场所推出吃鱼日”的命令。
1931年,专家检查鱼质量。图片来源:Mikhail Smodor/Kostromskaya starina
虽不一定是星期四,但从那时起,每周都会有一天,工厂和其他食堂肯定会提供各种做法的鱼,如鱼肉饼、鱼肉丸、炸鱼、鱼汤等等。鱼肉富含易消化蛋白质、磷、碘和许多其他有益维生素和营养素。
“大家都来尝尝鲜美嫩滑的螃蟹吧!” 档案图片
苏联宣传部门全力以赴,通过从张贴宣传海报到在商店里陈列等各种可能的方式宣传鱼类食品。当时出现了一句流行标语,所有食堂都贴上了这句标语:“菜单中总会有鱼肉的一席之地!鱼菜让饮食更丰富!”
档案图片
苏维埃国家成立之初,还成立了人民供应委员部管辖的渔业管理局——捕鱼业和鱼产品工业管理部门。1939年决定对渔业进行重点管理,于是成立了渔业人民委员部。负责人由外交部长莫洛托夫(Vyacheslav Molotov)的夫人波林娜·热姆楚任娜(Polina Zhemchuzhina)担任。其主要任务之一是发展罐头工业。当时罐头是苏联这个领土广袤的国家唯一能将鱼送上千家万户餐桌的快捷办法。秋刀鱼、三文鱼、鲱鱼……在热姆楚任娜的努力下,出现了50多种鱼肉罐头,充斥着所有商店的货架。苏联的家庭主妇们则发明了许多鱼肉罐头做法,这些做法至今仍很普及,其中包括鲱鱼三明治和从“甜菜咸鱼沙拉”到“含羞草”沙拉等各种节日大餐的鱼肉沙拉。
“三文鱼”“星鲟”:纯天然罐头。档案图片
此外,直到斯大林去世前,黑鱼子酱和红鱼子酱都曾是价格便宜且容易买到的食品。鱼子酱曾是主要出口产品,曾在里海大力捕捞、生产。沙皇时期鱼子酱深受喜爱且食用量较多,但苏联公民却不太懂得吃这种食品,因此有些海报甚至还写着:“要强迫自己吃鱼子酱!”。
“鲱鱼是不可替代的小吃!” 档案图片
战争期间对吃鱼的宣传沉寂下来,但二十世纪50年代开始大规模生产一种广受欢迎且价格便宜的鱼肉罐头——番茄酱泡棱鲱罐头。相传,赫鲁晓夫(Nikita Khruschev)总书记品尝这种罐头后说,想不出有比这更好吃的菜了。番茄酱泡棱鲱罐头成为大学生和远足爱好者最喜欢的食品以及最好的下酒菜。二十世纪60年代苏联政府决定开发海洋,当时苏联甚至一举跃升为海鱼捕捞大国。民众对海鱼并不习惯,消费者往往买到的都是冷冻产品,而且也不会烹饪海鱼。
1976年苏联再次发生肉类短缺,于是党中央决定推出“吃鱼日”,这次将其定在星期四。
节省时间:购买鱼菜 。档案图片
选择这一天为吃鱼日的官方解释是,星期四鱼产品销售效果最好。还有观点认为选择星期四是为了给有宗教信仰的民众(当时官方无神论占主导)点颜色看,因为东正教的斋期一直都是星期三和星期五。工人不喜欢这些日子,因为食堂的鱼往往不好吃。因此人们认为,吃鱼日可能会影响劳动效率,于是就将这一天定在接近周末的时候了。
莫斯科的谢尔盖回忆上世纪70年代他年轻时的感受说:“现在我一想起当时食堂里鱼的味道和样子就讨厌星期四!当时每周四我都尽量自己带香肠三明治吃,或者干脆就不吃午饭了。”
俄罗斯人喜欢拿吃鱼日和食品短缺开玩笑,民间流传着许多笑话和玩笑。例如,说星期四甚至风月场所里都有美人鱼。
本文由《Russia Beyond》编辑部即TV-Novosti自治非营利机构项目准备
| www.tsrus.cn/6724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