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版本
2025年6月30日
居住在苏联的中国人积极投身到伟大卫国战争中。当时住在苏联的有学习军事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中国东北抗日联军指挥官和士兵及在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学习的中共领导人子女,他们共40人,被称为“第二代中国共产主义者”。他们被培养出强烈的责任感,苏联提出的口号“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成为他们的行动指南。伊万诺沃儿童院的孩子们接受军事训练,在工厂和集体农庄工作,伐木、缝军装、在医院值班、在城外挖掘反坦克壕沟。他们当中有中共领袖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他1936年进入苏联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
/ wikimedia.org
1942年5月,苏联国防委员会主席斯大林收到一封来自伊万诺沃的信。信中说:“我是一名普通中国青年,我在您领导下的苏联学习了5年,我爱苏联就像爱中国一样。我不能看着德国法斯斯的铁蹄蹂躏您的国土,我要替千千万万被杀害的中国人报仇。我坚决要求上战场。”信后署名是俄文名字“谢廖沙”,同时注明“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秘书、联共(布)代表马努伊利斯基来到伊万诺沃,被毛岸英的战斗热情所打动,答应满足他的请求。于是,毛岸英进入莫斯科列宁军事政治学院学习。1943年1月,他加入联共(布),毕业后获中尉军衔,被派往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担任坦克连政治指导员,随部队一直打到柏林。战争结束后,毛岸英回国前受到斯大林接见,并获赠一把手枪做纪念。1946年1月,毛岸英回到中国。
/ maoism.ru
1950年10月,中国站在朝鲜一边,加入朝鲜战争。毛岸英被派往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彭德怀的指挥部担任翻译。10月25日,他随先头部队渡过鸭绿江。但一个月后的11月25日,在美军轰炸中牺牲,时为解放军少将。毛泽东主席之子毛岸英与其他牺牲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一起,被安葬在朝鲜桧仓郡。
1925年夏,唐铎在广东飞行学校毕业,受国民党政府派遣赴苏联学习。当时他万万没想到,重返祖国之路会长达28年。1926年2月,唐铎在莫斯科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莫斯科是中国共产党唯一的欧洲支部所在地。唐铎在苏联多所飞行学校学习,包括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一个值得关注的事实是:1933年11月7日,在莫斯科庆祝十月革命16周年阅兵式上,唐铎驾驶飞机飞过红场,成为唯一获此殊荣的中国飞行员。
唐铎与家人合影。 / cfp.cn
1942年8月,唐铎获得航空机械工程师学位后,被派往利佩茨克高级飞行战术学校担任教官。但他不满足于后方生活,经过多次“强烈请求”后,终于在1944年“争取到了”上前线,在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战区第一航空集团军第74近卫斯大林格勒红旗突击航空团担任航空射击指挥官见习参谋。授予他卫国战争二级勋章的表彰材料说,唐铎“表现出勇敢无畏的空中战士精神”。他多次驾驶著名的“伊尔-2”强击机执行侦察和突袭敌方阵地的任务。唐铎回忆那段峥嵘岁月说:“几乎每天都有激烈的空战。我们返回基地时,机舱里常常有受伤或牺牲的战友……一次执行任务返航时,为了打发时间,我与坐在后座的射击手聊天。他沉默时,我以为他睡着了。回到基地后我们才发现,他已经长眠。”
唐铎因在苏联工作的贡献和在伟大卫国战争中的战功获得的表彰。左起:列宁勋章、红旗勋章、红星勋章、“苏联陆海军30周年”纪念章(1948年设立)。 / cfp.cn
唐铎在苏联、波兰和德国英勇作战,参加过著名的白俄罗斯战役、波罗的海战役和东普鲁士战役。在苏联的28年间,他荣获多项殊荣,包括列宁勋章、红旗勋章、红星勋章、卫国战争二级勋章及“攻克柯尼斯堡”和“战胜德国”奖章。战后唐铎被派往彼尔姆军事航空技术学校任教。1953年春,他携妻子和两个幼子回国,被任命为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主任和党委书记。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飞将军”的绰号显然是那时获得的。
嘎丽娜·杜别耶娃(嘎丽娜·张)1928年2月18日生于绥芬河,母亲是俄罗斯人,父亲是中国人。她八岁进入由移民开办的俄文学校,十三岁开始在学校讲课,还在小吃店打工贴补家用。她天资聪颖,精通俄语、汉语和日语。中国东北战略攻势行动开始时,17岁的嘎丽娜被选为从滨海边疆区出征的苏军远东第一方面军第五军某步兵师政治部翻译。在天长山地区,苏联部队前进道路上有个日军防御区。包括嘎丽娜在内的谈判团要向困守在那里的日军传达投降条件,但日军表示只与翻译官对话。嘎丽娜举着白旗走向日军阵地时,日军突然开火……随后,苏军调集重炮轰击,日本守军最后只剩下20人。
嘎丽娜·杜别耶娃(张) / zvezdaweekly.ru
1984年,中国历史学家孙伯言在档案中偶然发现嘎丽娜·杜别耶娃(张)的悲壮事迹。中国著名作家周爱民撰写了关于杜别耶夫家族的书。2009年,绥芬河为嘎丽娜·杜别耶娃树立纪念碑,基座上刻着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题词:“我们的友谊是互相理解、信任、共同的价值观和利益。我们将铭记过去,展望未来。”嘎丽娜·杜别耶娃在中国被视为从日本占领下解放的象征,被誉为“和平天使”。
绥芬河市军事翻译嘎丽娜·杜别耶娃(张)纪念碑,她成为中国从日本占领下解放的象征。 / zvezdaweekly.ru
胡济邦(人工智能复原照片) / cfp.cn
胡济邦在苏联伟大卫国战争中担任战地记者。她经历了整个战争,曾在斯大林格勒、列宁格勒、莫斯科和波罗的海沿岸前线报道。她在文章中用生动的笔触为中国人民讲述苏联人民的不屈意志和胜利喜悦。1933年夏天,胡济邦进入中国国民政府外交部工作,次年春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被派往莫斯科担任中国驻苏联大使馆新闻专员,兼任《中苏文化》杂志记者。战争爆发时,正在苏联的胡济邦立即奔赴前线。她不顾德军的猛烈进攻在前线采访战士,不止一次参与同敌人的战斗。
胡济邦在苏德前线驾驶吉普车(埃德加·斯诺摄) / cfp.cn
胡济邦目睹了战争的全过程,她的报道和文章真实记录了苏联军队和人民舍生忘死与纳粹德国作战的故事。她的许多文章成为新闻杰作,如《解放后的斯大林格勒》《伟大的莫斯科战役》等。胡济邦是当时仅有的欧战中国战地记者,参加过战时及战后在莫斯科举行的各种重要国际会议,采访过斯大林、罗斯福、杜鲁门、张伯伦、丘吉尔、戴高乐、铁托、亚诺什等一大批世界政坛风云人物。
2019年9月18日,北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展出胡济邦关于伟大卫国战争的报道。 / cfp.cn
需浏览俄文原文稿件,请登陆《俄罗斯报》网站
相关阅读:1945到2025 穿越岁月的胜利阅兵
伟大卫国战争中的女性
| www.tsrus.cn/683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