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俄罗斯保存至今最古老的王权象征物品。王冠上镶嵌着40多颗宝石,有祖母绿、蓝宝石、红宝石、珍珠,用紫貂毛皮镶边。历代沙皇均支持一个传说,即这顶王冠是拜占庭皇帝康斯坦丁送给其孙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的礼物,后者的在位时间是12世纪。王冠后来到了弗拉基米尔大公手中,最后又易主将其周围公国统一成一个强大国家的莫斯科大公。这一说法强化了莫斯科大公的权力继承与合法性。
图片来源:塔斯社
历史学家认为,更为真实的说法,是王冠的形状模仿了传统的中亚帽子,13-14世纪由中亚工匠制作,是蒙古金帐汗国的乌兹别克汗赐给莫斯科大公伊凡一世(绰号“钱袋”)的礼物,以奖励其忠诚。自那时起,“金王冠”就出现在所有沙皇的遗嘱中,由父亲传给长子。俄国沙皇一生只能在加冕当天戴上它一次,最后一次是1682年为伊凡五世加冕。
图片来源:Yury Somov / 俄新社
整个18世纪俄国主要由女性统治,其间皇室名副其实地璀璨夺目。叶卡捷琳娜二世尤其喜爱珠宝,她在位期间世界上最著名的宝石之一“奥尔洛夫”钻石成为皇室私藏,并于1774年成为沙皇权杖上的饰物。根据传说,这枚钻石重达189.62克拉,是叶卡捷琳娜的宠臣格奥尔吉·奥尔洛夫(Grigory Orlov)献给女皇的礼物。另一个说法是女皇用国库的钱买下这枚钻石,然后让奥尔洛夫假装献礼,以掩盖其盗用公款。
这枚钻石17世纪初发现于印度,最初归莫卧儿皇帝所有。十七世纪中叶,波斯国王纳狄尔沙赫攻陷德里,掠走钻石和其他宝物。之后它被镶嵌成印度神庙中的朗迦难德女神像的眼睛,后来又被一名法国士兵偷走。为了盗走这枚钻石,他假装皈依印度教,在神庙中供职,逐渐取得了婆罗门的信任。这名法国人设法将钻石带到伦敦,之后又几度易手,最终到了叶卡捷琳娜的御前珠宝师伊万·拉扎列夫(Ivan Lazarev)手中,后者将其卖给了女皇。
图片来源:Vladimir Vdovin / 俄新社
另一枚著名钻石进入俄国的历史更加曲折和血腥。1829年,波斯王子将其献给尼古拉一世,作为俄国驻德黑兰大使馆被破坏、外交官亚历山大·格里鲍耶多夫(Aleksandr Griboedov)被刺杀的补偿,后者是著名喜剧《聪明误》的作者。这枚巨大的透明钻石重达88.7克拉,为罕见的细长形状,未磨出棱角,只经过打磨,较细一端的小孔说明其曾被用作护身符挂件。
沙赫钻石15世纪时发现于印度的一处矿床。其三个棱面上分别镌刻着不同时期主人的名字:布尔汗二世、莫卧儿帝国皇帝杰汉沙赫一世以及波斯国王法塔赫·阿里沙赫。诡异的是,每次刻字后都会爆发战争和动乱,导致钻石易主。最后一次刻字的时间是1824年,之后沙赫的军队在俄国-波斯战争中被击溃。根据两国和约,东亚美尼亚领土被割让给俄罗斯帝国,沙赫还应向沙皇支付2000万卢布的白银。虽然传说钻石是俄国驻德黑兰大使被刺的赔金,但历史学家认为,这枚钻石是作为战争赔款献给沙皇的。
玛丽娅·梅克伦堡-什未林。图片来源:Aniklot Pazetti
这顶英国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经常佩戴的钻石冠冕镶满水珠形的硕大珍珠,其历史始于19世纪的俄国。1874年,亚历山大三世的弟弟弗拉基米尔·亚历山大罗维奇亲王将其作为结婚礼物送给未婚妻梅克伦堡-什未林大公爵之女。冠冕委托皇室供货商博林珠宝行加工,根据委托人的名字,被称作弗拉基米尔冠冕。
革命爆发后,亲王前往基兹洛沃茨克避难,在英国外交官、古董收藏家艾伯特·史达夫(Albert Stopford)的帮助下,奇迹般地把大量金钱珠宝从彼得堡的密室中运走,又在1920年带出俄国。亲王去世后,其女将这顶冠冕献给英王乔治五世的妻子玛丽·泰克王后。因此,对伊丽莎白二世来说,冠冕是继承于祖母的遗物,而不是提醒世人俄罗斯帝国曾经的强大和后来的衰落。
亚历山德拉·费奥多罗夫娜。图片来源:Library of Congress
尼古拉二世的妻子亚历山德拉·费奥多罗夫娜拥有大量珠宝,其中的许多价值连城,比如一个镶有许多彩钻的茶花形状的法贝热胸针,还有一条用万里挑一的葡萄粒大小浑圆珍珠串成的两米长项链。1917年,布尔什维克将沙皇一家押送到西伯利亚时,皇后和公主们带上了部分珠宝。她们将项链藏在衣服下,把钻石包上布缝成纽扣或藏在帽子衬里、丝绒腰带或内衣里面。沙皇一家人被枪决后,珠宝流落到布尔什维克手中,后来被几乎全部卖掉,并且大部分以极低的价格贱卖。
| www.tsrus.cn/660861 |
本文由《Russia Beyond》编辑部即TV-Novosti自治非盈利机构项目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