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ks in tsarist Russia Faces of labor S-35 Spring conversation Soviet hair salons Nikolai Yaroshenko - On swings Vasilievsky Spusk sq. The Bogatyrs Towers of the Caucasus
12幅沙皇俄国修士的历史照片 今年红场胜利日阅兵式   亮相主要新武器简介

劳动者:俄罗斯远东不同职业人群众生相

位符拉迪沃斯托克摄影师多年来一直在拍摄各种不同的人物形象,从牧师和潜水员到挤奶女工和伐木工人。我们选取了其最有意思的一些照片与您分享。
来源: 作者:亚历山德拉•古泽娃(Alexandra Guzeva)
Faces of labor
向下滚动查看更多

Aleksandr Khitrov

摄影师亚历山大·希特罗夫(Aleksandr Khitrov)为当地媒体对远东各行业进行过报道。除拍摄工业设施外,他很喜欢拍摄普通人的形象。/ 赌场建筑工人。
Faces of labor

Aleksandr Khitrov

“我看到有特点的人,就总是尽量把他拍下来”,亚历山大说,“我尝试拍摄朝我摄像头这边看过来的各种人物形象,他们质朴无华,拍出来的效果比在镜头前摆拍自然”。/ 别拉斯矿用车司机。
Faces of labor

Aleksandr Khitrov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之一摄影师是在偏远的季格罗维镇的一座修道院中遇到的。亚历山大来这里取材没有电的问题引起政府重视,结果却获得了一个逃离宗教派别的不同寻常的电工的故事。亚历山大在自己的报道中说:“他更像是位流浪的弹唱诗人,或者如果穿上皮夹克,就像个金属乐手。”他是唯一一位很难被说服拍照的主人公。/ 季格罗维镇修道院的电工。
Faces of labor

Aleksandr Khitrov

他就是邀请摄影师来季格罗维镇的修道院院长、修士大司祭阿姆夫罗西。他在交谈中抱怨俄罗斯的修道生活已成为过去,许多人很难事奉上帝。因此,只有他一个人在这里长期生活,其他修道士则经常换。/ 阿姆夫罗西,修道院院长。
Faces of labor

Aleksandr Khitrov

这位潜水员亚历山大是在一个养殖销售扇贝和海参的小养殖场里遇到的。“我们去拍摄他们在自己的海上养殖场中工作的画面的。”/ 潜水员。
Faces of labor

Aleksandr Khitrov

这个人身兼两个职业。马克西姆·卡列尼克(Maxim Kalennik)是滨海边疆区电视台的记者,同时还在市郊铁路公司“滨海边疆区快轨”公司担任新闻秘书。马克西姆指给记者们方便拍摄铁路交通的位置,他邀请亚历山大参加了其中的一次活动。/ 马克西姆·卡列尼克,“俄罗斯”电视台(符拉迪沃斯托克)记者,“滨海边疆区快轨”公司新闻秘书。
Faces of labor

Aleksandr Khitrov

这位伐木工人是亚历山大在休假期间完全无意中拍摄的。他去滨海边疆区最北部的村落阿格祖村过新年。到达那里并不容易,要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坐14个小时的大巴车到杰尔涅镇,然后再坐直升机飞三个半小时。亚历山大要返回的那天没有直升机,于是他决定乘船走海路。他在港口看到有人从船上往岸上卸木材,这艘船回程要带回新的一批伐木工人换班。亚历山大和他们说好,让他上船把他拉回去,他给伐木工人拍照。按滨海边疆区的标准,这些轮岗伐木工人工资很高,所以尽管工作很艰苦,还是非常体面的。/伐木工人。
Faces of labor

Aleksandr Khitrov

当亚历山大被问到他见到过的最艰难的职业是什么的问题时,他很难回答。他说:“每个职业都有自己的难处。伐木工人待在暖和的小屋里,所以从体力上讲这一工作可能没那么艰苦。但要很长时间在偏远的地方工作,远离家人,一群男人在一起,又不能饮酒,完全没有任何方式放松,心理上可能会感到很艰苦。(照片上的)挤奶女工很艰苦并不是因为这项工作很累,而是因为她长期生活在偏远地区,那里除了奶牛什么都没有。”/挤奶女工。
Faces of labor

Aleksandr Khitrov

在滨海边疆区多瑙河镇有专门从事核废料回收利用的俄罗斯放射性废物管理公司的一个分部。亚历山大在船坞上拍下了这位工人。他介绍说:“船坞工人工资很高,但这个工作毕竟与辐射相关。所以对待这份工作的态度取决于每个人的想法。毕竟即便是会计也可以说他的工作很繁重。”/船坞工人。
Faces of labor

Aleksandr Khitrov

亚历山大也坦言,他有时也觉得工作很累,而且是不得不在办公室坐很久的时候。他说:“我是个一定要走出去到野外的人,但却不得不经常坐在办公室里工作。”于是,亚历山大辞去了滨海边疆区新闻机构的工作,成为一位自由职业者。下面这张是亚罗斯拉夫的肖像照。他绰号巨怪,秉承朋克文化的原则生活了近20年,只是偶尔工作,钱都花在了乐器上。/巨怪。本文由《Russia Beyond》编辑部即TV-Novosti自治非盈利机构项目准备
2020年4月21日
标签: 社会摄影远东平民生活滨海边疆区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