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人们很难相信,饮酒在古代俄罗斯并非寻常事。
在奉基督教为国教之前(公元10世纪),鲜有俄罗斯人酗酒。当时的俄罗斯没有葡萄园,因此也就没有葡萄酒。人们只喝蜂蜜酒、啤酒和布拉加酒等低酒精含量较低的饮品。与人们的普遍观念不同的是,伏特加酒并非由俄罗斯人发明,而是在14世纪后期由热那亚商人引入俄罗斯。
事实上,当时被带入俄国的伏特加酒在口味上与现在的伏特加完全不同。热那亚商人引入俄国的“aqua vita”是一种来自法国南部的纯葡萄酒。俄罗斯人并不喜欢饮用这种酒,最初只是用于药用。
15世纪时,俄国修道院开始生产伏特加。这种酒最初是与葡萄酒一起进口。在15和16世纪时外国人的记述中,有关俄罗斯人对酒精饮品偏爱程度的内容相当矛盾。
奥地利大使西格斯蒙德·冯·赫伯斯坦(Sigismund von Herberstein)在自己所著的《俄国笔记》(《Notes on Muscovy》,1549年)中写道,“只要有机会,俄国人就会沉迷于过度饮酒当中”。然而,科学家塞巴斯蒂安·明斯特(Sebastian Munster)在自己的《宇宙学》(《Cosmography》,1544年)中认为,俄国人“很少喝酒,只有在节日盛宴上才会开怀畅饮”。
在中世纪的欧洲,酗酒最严重的并非俄罗斯人,而是德国人。有很多俗语表现了后者对饮酒的渴望,如“像个烂醉如泥的德国人”。
事实上,俄国政府在酗酒的国内蔓延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垄断酒类销售使得政府获得巨大收益。然而,当19世纪时伏特加的工业化生产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之后,这种情况演变为一场灾难。1911年时,伏特加的产量占全国酒类生产总量的89.3%。
19世纪时,沙皇俄国发起了一场规模浩大且独特的反酒精运动。当时,成立了许多民间组织,试图阻止酗酒现象在全国的蔓延。
苏联时期,反酗酒斗争仍在继续。苏联并非酒类消费大国。在酒类消费高峰期的1984年,年人均消费酒精饮品为8.4升。当时,卢森堡的人均消费量为18升,法国——13.5升,葡萄牙——12.5升。
苏联解体后,失业、犯罪猖獗以及生活条件艰难,这一切使得俄罗斯国内的酒类消费在上世纪90年代大幅度增长。这也成为假冒伪劣酒类产品随处可见的时代。
21世纪20年代,俄罗斯开始在国家层面积极应对这个问题。
2009年,俄罗斯政府实施反酗酒的国家政策,并计划实施至2020年,旨在“将人均酒类消费量降低55%”。
根据该政策的目标,俄罗斯国内已禁止在公共场所饮酒,限制在电视上播放酒精类产品广告,并彻底禁止在纸媒体刊发酒类广告。
俄罗斯还限制夜间酒精饮品的销售,并加大向未成年人出售酒精饮品的处罚力度。作为一种威慑,政府还提高了酒精产品的消费税率。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报告显示,2016年酗酒最严重的国家并非俄罗斯,而是立陶宛。白俄罗斯位居第二位(年人均消费量15升),拉脱维亚排名第三(年人均消费量13升)。俄罗斯与波兰并列第四位,年人均消费量12升。
对于俄罗斯来说,2016年的数据并非特例。俄罗斯年人均酒精消费量以多年未曾位居榜首。2013年,俄罗斯排名第五;2014年——位居第四,而在2015年——位居第六。
然而,酗酒对俄罗斯来说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尽管俄罗斯并非人均究竟消费量最高的国家,但距离冠军位置并不算远。
| www.tsrus.cn/658381 |
本文由《Russia Beyond The Headlines》编辑部即TV-Novosti自治非盈利机构项目准备
相关阅读:酒类史话:古罗斯时喝什么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