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评:俄中关系是否经受住了乌克兰危机的考验?

2014年10月22日
【 字号:
【《透视俄罗斯》消息】目前国际关系体系和现有世界秩序正在经受“乌克兰危机的考验”,俄中关系也不例外,而且很可能是双方对尖锐的危机局势以及当前国际趋势的解读对彼此关系有何影响的证明和直观例证。
制图:Yorsh
制图:Yorsh
http://tsrus.cn/456497

扫一扫

中方实际上理解并支持俄方行动

一方面,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莫斯科的访问表明我们两国关系无论从合作项目的规模还是多样化等方面都真正进入了一个务实合作的新时期,涉及到从能源到卫星导航系统、从飞机到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领域。俄中能源合作日益重要,其标志是双方今年五月签署的关于俄罗斯通过东线对华提供天然气的合同。另一方面,与俄罗斯保持全面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的中国对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中所采取的行动给予了最大的理解和支持。中国政府人士的声明以及专家和媒体对局势的深度分析都证明了这一点。

俄罗斯人和中国人都开始意识到:乌克兰事件表明,基于现有"民族国家"的当代世界秩序及其国际法的形成并不符合现实。显然,俄罗斯与乌克兰尚未完成自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开始的民族形成以及本民族国家的建设进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克里米亚(已重新归入俄罗斯)与台湾(迟早会回到其历史祖国的怀抱)局势极其相似。

不应苛求中方表态

另外,也不应对北京官方并未在乌克兰问题上公开支持俄罗斯产生误解,他们认为此举可视为对其西藏和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分裂势力的间接鼓励(此前中国未公开承认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独立的原因也在于此)。此外,公开支持还会对中国多年来营造的与西方关系构成威胁。尽管如此,中国还是认为有必要在俄罗斯困难时期伸出援手:包括其如何摆脱1989年6月天安门事件后西方对其实施制裁的经验(时间证明,孤立中国的企图已彻底失败),以及通过积极合作消除制裁造成的影响(正如对伊朗实施制裁后的形势一样)。

天安门广场悲剧是现代历史上首次企图从外部破坏中国稳定的"颜色革命"阴谋。当前香港的骚动会令人想起当初的天安门事件,因为其性质极为相似。莫斯科在对局势发表评论时表达了对北京的声援,支持其以和平方式解决香港危机的战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第18届俄中政府首脑定期会晤筹备委员会会议上指出:"中国认为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是错误的并呼吁莫斯科彼此加强相互支持以对抗发动颜色革命的企图。"

俄中并非"共同对抗西方"

对诸"颜色革命"这样的共同挑战和威胁的相同评价的确是拉近俄中两国关系的新的因素。西方甚至谈到建立上世纪五十年代那种俄中军事政治联盟的可能。这很难令人相信,因为两国并不愿将各自的国家利益或将对关键问题的决策主权局限于对合作伙伴的迎合(那样才是典型的军事政治联盟)。但俄中两国确实会在政治和外交以及军事合作等领域走得更近并在这些方面加大合作力度。

与此同时两国的目标并非"共同对抗西方",而是希望通过共同努力维护两国在当前条件下的国家利益和地缘政治利益。越来越积极参与全球管理机制的中国(像俄罗斯一样)意识到,西方国家所强加的东西中有诸多不完善之处并存在许多缺陷。在国际舞台上孤立俄罗斯以及将"香港模式"危机强加于中国的企图将促使我们两国更加积极地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平衡的全球管理体系、改革现有世界秩序以及当前的国际法。

"中俄友谊"概念正在回归

俄中两国政治精英以及俄罗斯和中国人的词典中"中俄友谊"的概念正在回归。但这并不是上世纪下半叶的"苏中友谊"的重演,而是建立在合理的伙伴关系、对国际事务和共同挑战与威胁的相同评价、以及协同努力以对抗共同挑战和威胁的意愿基础之上的、真正稳定、友好的互利互惠关系。

| www.tsrus.cn/37671 |

本文为《透视俄罗斯》专稿

作者:弗拉基米尔·彼得罗夫斯基(Vladimir Petrovsky), 政治学博士、俄罗斯军事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文章中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编辑部立场。
《透视俄罗斯》网站及其所有方《俄罗斯报》拥有网页发布所有信息和资讯的完全版权。未经过《透视俄罗斯》网站编辑书面同意禁止转载。联系邮箱:info@tsru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