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版本
2024年11月04日
在苏联解体之后,乌克兰航天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同俄罗斯的合作。虽然和平空间计划和国际空间站供货项目中的俄罗斯订单仍然保留,然而许多其它项目却面临着被迫中止的威胁。在整个2014年期间,乌克兰企业未接到任何有关俄罗斯运载火箭和航天器的订单。
海上发射公司(Sea Launch)拥有世界上唯一的海上移动发射台,其“海上发射”项目利用乌克兰中型运载火箭,从“奥德赛”(Odyssey)海上发射平台(被重新装备的日本石油开采平台)发射航天器。
参加该项目的有美国波音公司、俄罗斯“能源”公司、乌克兰“南方”设计局和南方机械厂,以及挪威Aker Solutions造船公司。
乌克兰企业为该项目生产“天顶-3SL”号火箭的头两级箭体。火箭上安装的俄产元件达70%。然而,2009年6月22日,海上发射公司宣布破产。2010年4月1日,波音公司将项目的全部管理权移交给“能源”公司。同年12月24日,俄罗斯宣布无法就“海上发射”项目继续同乌克兰合作,或将与巴西进行合作。不过,这次转向并不成功,巴西于2015年4月宣布退出项目。
“陆上发射”项目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海上发射”项目的经验,该项目利用“天顶-3SLB”和“天顶-3SLBF”号火箭,从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发射航天器。
在2008年4月28日至2013年9月1日之间,“陆上发射”项目内进行的9次“天顶”火箭发射全部成功。预计,“天顶”火箭将逐步被更经济、更环保的“质子-M”号火箭所取代。
乌克兰方面认为,不排除在“空中发射”计划框架内再次实现“海上发射”和“陆上发射”的可能性。在“空中发射”计划中,“天顶”火箭将从世界上载重量最大的安-225“米莉亚”(Mriya)运输飞机上进行发射。
由俄罗斯赫鲁尼切夫中心制造的“轰鸣”号轻型三级运载火箭,能够将两吨以下的有效荷载送入近地轨道。其供应控制系统由乌克兰Khartron公司制造。
“轰鸣”号火箭主要由俄罗斯国防部订制。该火箭的主要优势在于成本较低,包括生产和发射在内的价格只有2000万美元左右。不过俄罗斯军方现在不得不放弃该火箭,原因是乌克兰方面限制了两用产品的对俄供应。
在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之后,乌克兰失去了对其“飞行控制中心”—位于叶夫帕托里亚附近维季诺村的国家空间设施管理与测试中心(NTsUIKS)的控制。“西奇”(Sich)系列科学卫星控制台,以及尚未发射的乌克兰第一颗通信卫星“Lybid”号控制系统都在那里。
俄罗斯没有将飞行控制中心的设备归还给乌克兰,该中心现已成为俄罗斯空天防御部队季托夫航天实验总中心的一部分。乌克兰方面将“Lybid”卫星的控制任务交给了位于基辅的“乌克兰航天”公司,该公司将在其场地内建设一个新的控制中心。在新中心落成之前,乌克兰拟租用意大利的控制站。为了管理其卫星群,乌克兰将在赫梅利尼茨基州建设一个航天控制中心。
| www.tsrus.cn/42745 |
需浏览俄文原文稿件,请登陆《Lenta.Ru》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