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北极开发最主要的新竞争者。迅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极度依赖资源进口,开发北冰洋海底蕴藏量巨大的碳氢资源对中国具有极大诱惑。据国际能源署预测,中国到2020年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2035年将每天消耗1300万桶原油。对其来说,石油进口安全是个尖锐问题,因为其一半石油进口来自动荡不安的中东地区,并且85%的进口要通过驻扎着美国海军基地、宽度只有1.5海里的马六甲海峡。因此,希望在国际政治中发挥全球性作用的中国正不遗余力地拓展石油进口来源的多元化。
对印度来说,在北极的存在更多的是面子问题。该国将自己定位于潜在世界大国和第三世界的传统领袖,目前在北极圈内有两个科考站,分别是“Himadri(雪域居处)”和去年8月份落成的“IndARC”。像中国一样,印度也对开发北极资源表现出极大兴趣。例如隶属于印度石油天然气子公司(ONGC)的印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ONGC Videsh Ltd.)就与俄罗斯石油公司举行过谈判,以期参与北极大陆架石油的开发,但谈判进行得很缓慢。然而,乌克兰局势恶化、西方对俄实施制裁以及莫斯科宣布向亚洲转向,都让局势发生了变化。
对东京来说,最具吸引力的是北极航线的开发,通过该航线可将到欧洲的货物运输缩短两周时间,并从俄罗斯、挪威和丹麦获得日本经济所必需的液化天然气。日本认为,与俄罗斯在北极问题上进行合作,是减少南千岛群岛问题摩擦的机会。此外,俄罗斯还被其视为抑制中国对北极野心的合作伙伴。日本领导人知道,俄罗斯对出口多元化感兴趣,并愿意在此问题上助一臂之力。
韩国是北极地区的新面孔,其第一座科考站 “茶山站” 2002年才出现在斯匹茨卑尔根群岛。尽管如此,韩国仍很快表明了其介入北极是认真而长久的:韩国政府通过了“北极战略”,明确了其在北极的首要目标是建立国际合作、深化科学勘探并在经济领域展开对外合作。韩国还下力气支持北极原住民、保护其权利、促进其文化的发展。韩国在北极研究方面的支出甚至超过了美国。
甚至新加坡在北极也同样野心勃勃。新加坡作为全球最大物流航运枢纽,希望在北极航线开通以后继续保持这一地位。但实现这一目标的难度不小,因为北极争夺战的所有亚洲参与者均准备与其竞争。目前该国主要对北极的石油资源感兴趣。新加坡公司正在开发新的钻探方法和可在北极工作的港口基础设施,并寄希望于出现其拥有绝对优势的市场新领域。
| www.tsrus.cn/41325 |
需浏览俄文原文稿件,请登陆《Lenta.ru》网站
相关阅读:俄罗斯政府采取措施 鼓励居民定居北方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