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维亚托斯拉夫·里赫特1915年出生于乌克兰日托米尔市一个有着德国血统的作曲家和俄罗斯女贵族夫妇的家庭。他的启蒙音乐老师是自己的父亲,但他很快就放弃要儿子学习音乐的想法,因为年少里赫特根本不愿背音阶,认为其与真正的音乐没有半点儿关系。
求学之路
从父亲的权威中解脱出来后,小里赫特决定找寻属于自己的方式来接触艺术、自学音乐。他10岁时就能弹奏肖邦的夜曲,由于惊人的记忆力和照谱演奏能力,15岁时便成了敖德萨音乐学院的伴奏,19岁的里赫特已经为知名的敖德萨歌剧院伴奏了。
已引起公众注意的22岁的里赫特决定接受音乐教育。他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师从海因里希·涅高兹(Heinrich Neuhaus)。涅高兹后来回忆自己的学生在入学考试中的表现时说:“一个没有受过音乐教育的人却准备上音乐学院!看看这个大胆的人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我可以说,他弹得很谨慎沉着,甚至是以很简单、严格的方式在演奏。他的表现立即抓住了我洞察音乐的敏感神经。我低声对我的一位女学生说,‘我认为,他是个音乐天才’”。
里赫特虽然进入了音乐学院,但学习起来很吃力。固执的性格使得他无法让自己学习所有课程。就像童年时拒绝背音阶一样,他认为那不该被称为音乐,这时他拒绝去听共产主义历史课,认为这些课跟音乐更没关系。每次涅高兹都为这位高徒出面斡旋。在经历了整整三次除名后,里赫特最终还是拿到了毕业证书。
特立独行
战争初期不幸就降临到了里赫特家,父亲因有德国血统而被枪杀,母亲则逃往了德国。战争期间音乐家本人则在继续表演。他在列宁格勒演奏了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七钢琴奏鸣曲,当时普罗科菲耶夫已被打入冷宫。战争结束后这位任性的天才开始享誉整个苏联,其演奏会在东欧国家异常流行。
但他被禁止去西方演出。究其原因是因为与普罗科菲耶夫和帕斯捷尔纳克等失宠艺术家的友谊。对里赫特来说,个人的自由始终高于对名利的渴求和物质的富足。因此,钢琴家无视所有谴责声,继续演奏普罗科菲耶夫的曲子。
1958年发生在首届莫斯科柴可夫斯基比赛中的一件事后,西方国家开始热烈地讨论起里赫特来。比赛中所有的评委都同意按国家领导人的秘密指示,给美国钢琴家范·克莱本(Van Cliburn)的演出打零分。里赫特却对年轻的美国钢琴家的表现赞叹有加,毫不犹豫的给了个高分。
声名鹊起
两年后里赫特已世界闻名,苏联政府不得不允许他进行巡回演出。于是,1960年里赫特先后来到芬兰和美国,在卡内基音乐厅举行了多场音乐会。《纽约时报》是这样报道音乐家在纽约的首场演出的:音乐会开始前十分钟,音乐厅内已座无虚席,纽约所有的音乐家都赶来聆听这场音乐盛会。
《芝加哥论坛报》评论员、以作风严谨著称的克劳季娅·克斯谢季称里赫特的音乐会为“难忘的生命体验”。钢琴家在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的音乐会场场爆满,新唱片也频频问世。由于里赫特不愿在录音间里工作,所以唱片的出版数量取决于音乐会举办的次数。在百代唱片公司的的大力支持下,1964年里赫特在法国图尔城郊举办了年度夏季音乐节。
里赫特的音乐对他乡的朋友和艺术届人士影响深远。马尔连·季特里赫在回忆录中写到:有一天傍晚,钢琴家四周已座无虚席。演奏过程中,一位坐在钢琴家深身后的女士突然倒地猝死。随后这位女士被抬出了大厅。这件事对我影响极大。我觉得,能在里赫特的演奏之中死去也此生无憾了!
我行我素
作为赫赫有名的人物,里赫特忐忑不安地对待着自己的个人自由。他常常在最后时刻改变音乐会的日程,推掉大型商演邀请,与此同时却接受各种另类的演出。他70岁时还乘火车从莫斯科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沿途在很多小城市举办音乐会。在里赫特晚期的采访中,他谈到了有关新的音乐会的计划:我今后要在黑暗中演奏,这样才能心无旁骛,让听众不在意演奏者而注重音乐本身。的确,在其晚年的音乐会,里赫特坐在钢琴后,几乎被黑暗所埋没。微弱的光线仅能看清音乐家的轮廓。就这样,听众们完全沉浸于里赫特倾尽一生创作的音乐之中。
1997年8月1日,斯维亚托斯拉夫·里赫特在莫斯科去世。
| www.tsrus.cn/39355 |
本文为《透视俄罗斯》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