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邪典电影:解读俄罗斯流行文化的灵魂

2014年4月18日
【 字号:
苏联及后苏联的邪典电影标志着俄罗斯的文化复苏,是苏联导演在讽刺、西部、科幻、犯罪等多元类型上的尝试。正如列宁所言“所有艺术中,电影对我们最为重要”,影片角色确实影响了俄罗斯的性格。《透视俄罗斯》列举五部最具影响力的邪典电影。
http://tsrus.cn/450965

扫一扫

1. 歌舞诙谐喜剧《 狂欢节之夜》(1956年)


图片来源:kinopoisk.ru

《狂欢节之夜》(The Carnival's Night)的观众群达到4.9千万。影片中,当苏联文化宫的工作人员准备新年晚会时,浮夸的旧官僚奥古尔佐夫却试图把新年晚会打造成无聊的讲座,这让所有人感到扫兴。这样的情节在现今看来不足为奇,但在1956年则非常具有突破性。

这是斯大林去世后的第三年,迎来了政治宽容的苏联"解冻"时代,导演也终于获得一定的表达自由。《狂欢节之夜》成为新时代的一大先导者。奥古尔佐夫成为旧时代的反面教材,因为娱乐活动一直是俄罗斯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观众们首次在苏联电影中欣赏到真正的爵士乐。在整个40年代及50年代初期,爵士乐被苏联政府称为"有害"音乐,一些爵士乐手甚至遭到打压。

2.苏联东部英雄片《沙漠白日》(1970年)


图片来源:kinopoisk.ru

在20世纪70年代的"停滞"时期,苏联人迫切需要在屏幕上看到一位英雄人物。《沙漠白日》(White Sun of The Desert)的主角红军士兵费奥多尔·苏霍夫应运而生。导演弗拉基米尔·莫季尔希望展示真正的苏联"西部片",并且大获成功——他拍摄出一部非常审慎、具有戏剧冲突、强烈展现爱国主义的影片。

在穿越亚洲沙漠从国内战场回家的路上,苏霍夫偶遇土匪头子阿卜杜拉的妻妾,并决定保护这些将被狠心丈夫杀害的妇女。片中有很多角色战死,但苏霍夫的最大成功在于可敬的正直品质。此外,苏霍夫也是位浪漫的英雄:梦想回到心爱的妻子卡特琳娜·马特维耶夫娜身边。这位女性角色象征着家庭和祖国俄罗斯。

苏联著名诗人布拉特·奥库贾瓦和电影作曲家伊萨克·施沃尔茨联袂谱写的电影配乐风靡一时,尤其是歌曲《尊贵的幸运女神》。然而,电影制片厂负责人非常不喜欢这部电影,数次要求重新剪辑,并删减一些场景,甚至希望将其束之高阁。幸运的是,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偶尔看到这部电影,十分喜欢,所以下令将其解禁。《沙漠白日》的观影纪录为5千万人次。

3.喜剧科幻《伊凡·瓦西里耶维奇改行》(1973年)


图片来源:kinopoisk.ru

这部电影的观影群众达到6千万,在登陆美国时更名为《伊凡·瓦西里耶维奇:回到未来》。即便到了后苏联时代,导演列昂尼德·盖达伊仍旧家喻户晓,因为他拍摄出真正的人民电影。他最有名的是喜剧三部曲《Y行动和舒立克的其它冒险》(Operation Y and Shurik's Other Adventures)、《绑架,高加索风格》(Kidnapping, Caucasian Style)和《伊凡·瓦西里耶维奇改行》(Ivan Vasilievich Changes Profession)。这三部喜剧在情节上并无接续之感,因风格和类型相同而被称作三部曲。

在第一部电影中,年轻的物理学家舒立克交到女朋友并获得第一份工作;在第二部电影中,舒立克去了高加索,邂逅另一个女孩,并从绑匪手中救了她。第三部电影根据布尔加科夫(邪典小说《大师和玛格丽特》的作者)的剧本改编。年轻的科学家发明了时间机器;一个不幸的失误致使沙皇伊凡雷帝和无聊的苏联官员卜恩沙交换角色。这部电影是典型的情景喜剧,含有误认、呼喊、奔跑、跌倒等元素,同时也是一部伴有美妙配乐和感人时刻的诙谐电影。喜剧三部曲中的许多经典台词至今仍出现在俄罗斯民众的日常聊天中。

4. 刑侦悬疑《会合点不能改变》(1970年)


图片来源:kinopoisk.ru

会合点不能改变》(The Meeting Place Can Not Be Changed )是部5集电视连续剧,讲述了1946年两名侦探在莫斯科追查杀人劫财的黑猫犯罪团伙,观影纪录为8千万人次,在美国上映时片名改为《仁慈时代》。年轻的警察沙拉波夫刚从二战前线回来,仍保留着诚实、勇敢、浪漫天真的性格;上司热格洛夫则是个有争议性的人物,他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甚至触犯法律。

他的口头禅如此经典至今仍被反复引用,甚至总统普京也说过"无论如何,小偷必须待在监狱中"。尽管机智而富有魅力的苏联明星弗拉基米尔·维索茨基塑造的热格洛夫亦正亦邪,但这个角色仍然倍受观众喜爱。在该电视剧首播的五个晚上,苏联的犯罪率出现下降。这是因为街上非常冷清,人们都在家里看热格洛夫捣毁黑帮网络。

5. 后苏联时代的犯罪电影《兄弟》(1997年)


图片来源:kinopoisk.ru

该影片由邪典导演阿列克谢·巴拉巴诺夫执导,共有14.6万民众前往电影院观看,并售出数百万张录像带和光盘。和上述影片不同的是,《兄弟》( Brother)是新国家的象征,代表了后苏联时代的俄罗斯。片中扮演主角丹尼拉·巴格罗夫的小谢尔盖·博德罗夫成为新一代俄罗斯人的英雄。复原军人巴格罗夫来圣彼得堡看望自己的哥哥,但哥哥却请他除掉黑帮老大,就此拉开谋杀和枪战的大幕。巴格罗夫在大城市里丧失了正直本性,还被哥哥出卖。最终巴格罗夫击败他们,但并未选择报仇,而是逃离了这座城市。

这部影片所塑造的新式人物性格非常能够代表20世纪90年代的俄罗斯人——诚实的罪犯。道德问题在此很难下定论:巴格罗夫的确杀了人。他的行为具有侵略性,但他也有着个人真理和荣誉密码,其台词"力量就是真理,强者即正确"就是最好的印证。

巴格罗夫对音乐非常敏感,他最喜爱的鹦鹉螺乐队更是能影响他的情绪变化。该乐队的歌曲也用于影片配乐;音乐在电影《兄弟》里就像暴力海洋中的一座灯塔。2000年,续集《兄弟2》亮相荧屏。在续作里,巴格罗夫去美国惹麻烦,然后弄明白没有哪个国家比俄罗斯好。他的兄弟则被美国梦吸引,选择留在美国。| www.tsrus.cn/33639 |

 

本文为《透视俄罗斯》专稿

作者: 阿纳斯塔西娅·戈尔巴托娃(Anastasia Gorbatova)

《透视俄罗斯》网站及其所有方《俄罗斯报》拥有网页发布所有信息和资讯的完全版权。未经过《透视俄罗斯》网站编辑书面同意禁止转载。联系邮箱:info@tsru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