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文学享誉天下 普希金雕像遍布世界

2014年1月29日
【 字号:
据《透视俄罗斯》报道,你知道吗,就连非洲都有一座俄罗斯诗人普希金的雕像?虽然世界各地俄罗斯作家的著名雕像并不多,不过确实存在一些,而且大多有着不同寻常的故事。
1937年,上海出现了普希金雕像。图片来源:俄新社
1937年,上海出现了普希金雕像。图片来源:俄新社
http://tsrus.cn/450925

扫一扫

随普希金环游世界

世界各地有190多座普希金雕像,其中之一位于埃塞俄比亚。这看似有些奇怪,可是你或许不知道,埃塞俄比亚有可能是普希金祖先的出生地。据说,彼得大帝著名的阿拉伯仆人汉尼拔(Hannibal),小时候在埃塞俄比亚被绑架,后被送到奴隶市场,最后才被带到俄罗斯。在成为彼得大帝的侍从后,汉尼拔接受了洗礼授名,后来还成为了一名将军。他的曾外孙就是后世最著名的俄罗斯诗人—普希金。非洲的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普希金雕像就建在亚的斯亚贝巴,于2002年落成。在落成仪式上,人们吟诵了普希金的诗歌。

各国的普希金雕像有:

 

奥地利(1个) ,比利时(1个)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1个),德国(3个),希腊(1个),埃及(1个),印度(1个),西班牙(1个),意大利(1个),加拿大(2个),中国(2个),古巴(1个),墨西哥(1个),韩国(1个),罗马尼亚(1个),斯洛伐克(1个),美国(3个),土耳其(1个),法国(1个)

1937年,上海出现了普希金雕像。由歌手费奥多·夏里亚宾在中国巡回演出期间筹集的资金所建造,同样出力的还有当时居住在中国的著名歌手亚历山大·维尔津斯基(Alexander Vertinsky)。在日本占领时期,普希金雕像遭到破坏,直到上海解放后才被送回来。

埃塞俄比亚,中国......,而即使在美国,也有一座普希金雕像!在21世纪初,落成于乔治华盛顿大学。这座6英尺高的普希金雕像由亚历山大·布尔加诺夫(Alexander Burganov)完成,由莫斯科捐赠给华盛顿。

俄罗斯有94座普希金雕像,其中有些相当奇特。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主街上有一座漂亮的雕像,表现的是普希金和妻子娜塔丽娅·冈察洛娃的形象。而上面的诗句却是取自普希金献给其情人安娜·凯恩(Anna Kern)的著名诗歌《我记得那美妙的瞬间》。

俄罗斯作家的天堂

1837年,诗人去世的消息传到罗马后不久,第一座普希金雕像在此落成。公主季娜依达·沃尔孔斯卡娅是普希金的好友,她下令在其位于罗马市中心友人巷的别墅内为诗人竖立一座纪念石碑。遗憾地是,今天,友人巷与纪念石碑都已不复存在。

尽管普希金生前从未去过意大利,他的形像却出现在了意大利的许多城市里。在俄罗斯监狱服刑期间,著名电影制片人谢尔盖·帕拉杰诺夫(Sergei Parajanov)用钉子在锡纸瓶盖上钉出了普希金的肖像。十年后,他的朋友费德里科·费里尼下令将这幅普希金的肖像制成银牌,并成为了里米尼电影节的奖牌。

位于罗马的普希金纪念碑。图片来源:© imagebroker / Alamy

1937年,在普希金去世百年之际,罗马曾计划制作一座普希金大理石雕像。由于当时资金不够,意大利法西斯政府对此事也很轻视而没有完成。1999年普希金诞辰200周年时,在莫斯科政府的帮助下,罗马终于实现了普希金雕像的建造计划。

来自图拉的雕塑家尤里·奥列霍夫(Yuri Orekhov)制作了普希金坐在长椅上的青铜雕像,面对眼前的陌生城市,诗人仿佛陷入了沉思。这座雕像摆放在赫赫有名的罗马博尔盖塞别墅花园内,周围还矗立着拜伦伯爵、沃尔夫冈·歌德、维克多·雨果等文学巨匠的雕像。该雕像的落成仪式选在了普希金诞辰201周年纪念日,正好当时俄罗斯新当选总统普京第一次出访罗马,并亲手为雕像揭幕。

位于罗马的果戈理金纪念碑。图片来源:Peter S Noyce / Alamy

2002年,尼古拉·果戈理的雕像也加入了博尔盖塞别墅的"诗人花园"。雕像揭幕当天正好是果戈理逝世150周年纪念日。罗马是果戈理最喜欢的城市。果戈理曾这样描述意大利:"去过天堂的人不想回到凡间,而去过意大利的人则不愿再去别的地方。欧洲和意大利相比就像是阴云蔽日与阳光明媚!"

该铜像由著名雕塑家、俄罗斯美术学院院长祖拉博·采列捷利(Zurab Tsereteli)设计并捐赠给意大利。雕像中的果戈理从13英尺的高度俯瞰着世间,膝头放着一张微笑的面具。果戈里曾在罗马生活多年。他曾写道:"爱上罗马很慢,不过爱上就会一直到老。"果戈理的意大利语很流利。《死魂灵》有相当一部分是在罗马创作完成的,还有新版本的《钦差大臣》以及小说《罗马》。在和朋友讲述其创作时,果戈理说道:"只有在罗马,我才能描写俄罗斯。只有在这里我才能放眼整个俄罗斯。"这些话被刻在了其雕像的底座上。www.tsrus.cn/27697 |

相关阅读:

普希金的后人谈普希金文学作品的时代意义

与作家共同经历爱情、并肩工作、面对死亡的妻子

 

本文为《透视俄罗斯》专稿

作者:达利亚纳·安提波娃(Daryana Antipova)

《透视俄罗斯》网站及其所有方《俄罗斯报》拥有网页发布所有信息和资讯的完全版权。未经过《透视俄罗斯》网站编辑书面同意禁止转载。联系邮箱:info@tsru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