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事实很快证明,除少数国有企业和非常接近克里姆林宫的富商外,中方未采取任何特别措施帮助俄罗斯企业获得中国贷款或进入中国市场。对中国同志倍感失望的商业界人士开始希望迅速恢复与欧洲的友谊。但现在已经很清楚,美国的制裁是认真而长期的。期待对欧关系回归从前是不现实的,但俄罗斯仍需要外部贷款和投资来源。如果不是中国,那么从哪里能找到呢?不过,再次对俄中友谊希望落空之前,大企业最好总结一下不久前“转向东方”尝试的教训。
首先,尽管中国由党领导一切,但“政治性”贷款和投资额度是有限的,对俄罗斯的额度几乎可以肯定已经耗尽,其他人只能寄希望于普通商业条件,可中国人的位置要舒服得多,因为全世界都需要他们的钱,他们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制定游戏规则。
其次,谈到政治因素,中国将在秋天举行中共十九大,在此之前将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大企业都会暂时采取观望态度。这类似于俄罗斯2011年经历过的情况,当时对如何进行大选莫衷一是。在此情况下与中国公司合作极为不易,需要比平常多得多的耐心。
最后,俄罗斯企业必须学会独立地与中国伙伴合作,寄希望于俄罗斯政府的全面支持是非常天真的。在“转向中国”的三年当中,中俄副总理级别的政府间委员会增加到五个,但都只是提出一个又一个建议,俄罗斯驻华商务代表处的编制则仍然不到十人。因此,各公司只能独立寻找合作伙伴、承担风险并进行谈判。
| www.tsrus.cn/658609 |
需浏览俄文原文稿件,请登陆《生意人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