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版本
2025年6月30日
当今世界既不是前者,也不是后者。全球已摆脱完全霸权,却未达到霸权完全消失的状态。这正是当代的特殊性所在。金砖国家是多极化形成过程中最鲜明的例子,金砖组织的发展态势,最准确地反应了当前国际环境的这一形态。里约热内卢金砖国家峰会让一些评论家略感失望,原因是部分领导人缺席、没有重大突破或重磅决议。峰会气氛平静,远不及去年喀山峰会引人注目。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过去一年全球政治舞台发生变化。总体冲突性增加,不可避免地影响了金砖国家。过去几个月的两场激烈对峙(印度-巴基斯坦和以色列-伊朗)不仅涉及两个成员国,还凸显这一组织内部缺乏统一观点。这算不上对立,但显然远非和谐。随着正式成员国和伙伴国增多,这类分歧问题会越来越多。因此,许多措辞会变得更加模糊,某些领域行动将更迂回。
其次,特朗普治下的美国反金砖言辞愈发尖锐,甚至发出直接警告(对支持金砖国家加征10%的额外关税)。此类威胁及各方反应印证了一个已知事实:绝大多数金砖成员国并不希望与西方/美国发生冲突,而是力求避免冲突。目前这一情况没有变化。或许华盛顿过度利己主义的施压会激起金砖国家更强烈的不满,但目前各国仍以规避风险为主要策略。
再次,去年秋天,分析人士一致认为,巴西担任金砖轮值主席国期间,相较于俄罗斯担任主席国的强劲势头,会出现一定程度“动能减退”。对俄罗斯而言,金砖国家具有多重意义:它既是个相较于完全受西方控制的国家,西方难以插手干预(纯经济问题)的空间,又是个绕开西方、践行真正新型国家关系原则的试验场。巴西客观上对金砖组织兴趣较低,更确切地说有其他更重要的优先方向,并且这些方向或多或少与西方有关。因此,俄罗斯担任主席国期间对金砖组织投入巨大精力,巴西的努力则被分散到其他国际组织中。
最后,任何质变都需要时间来消化和巩固。2023-2024年南非和俄罗斯峰会后,金砖国家具备了新特质,需要最大程度地加以适应。很有可能,这个适应期会在下阶段(印度担任主席国时)继续。这并不意味着金砖国家陷入危机,而更像是向更高阶段过渡。
尽管存在这些降低各方预期的因素,里约峰会仍应被视为一次成功的会议。此后金砖四国、五国,然后更多国家参与时能相对较为轻松地前进,是因为金砖国家主要被视为一种宣言性式、虚拟的存在,似乎不太认真。这种情况正在改变。这也解释了为何美国及其盟友对金砖国家的关注度显著提高,此前他们对金砖组织更多是嘲笑,现在则是有针对性地批评,并寻找其弱点。如今,金砖国家正磕磕绊绊并缓慢地,但切切实实地转变为一种新的国际环境,其原则上对西方的依赖更少,更符合全球发展趋势。它的灵活性、无强制性约束、明确不追求统一标准的多样性,结合对相互依存和共同利益的理解——这些正是当前国际体系需要的特质。“当前”是指世界缺乏秩序的阶段,这一阶段将持续较长时间,因为尚不清楚如何实现秩序,也就是实现平衡。这意味着世界对金砖国家的需求会逐渐上升,但这将是个漫长的过程。
需浏览俄文原文稿件,请登陆《俄罗斯报》网站
| www.tsrus.cn/678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