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热经冷” 俄中合作老“毛病”犹存

2016年6月13日
【 字号:
俄总统普京将于今年六月底访华。此次访问适逢俄罗斯“转向东方”政策两周年,该政策的象征是建设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世纪合同”的上海谈判。
Putin-Xi CN
来源:路透社
http://tsrus.cn/600901

扫一扫

“政热经冷”依旧

两年过去了,俄罗斯是否成功建立起了对华关系新模式?这一问题仍然没有答案。俄罗斯《生意人报》大部分关于对华合同的报道中,先是描述双方的宏伟设想,随后又认为这些合同注定是纸面文章。此类项目包括向中国出售大油气田(未谈妥价格)、用中国资金代替西方资金(结果是中国资金更贵、更难获得)、在丝路经济带项目框架内建设从中国到欧洲的交通干线(已一整年没有新项目的报道了)。

尽管失望气氛已开始弥漫到公众领域,但在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办的中国问题国际会议上,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为首的政治讨论会参与者仍在大谈牢不可破的友谊。商务讨论会上,维克托·韦克谢利伯格(Viktor Vekselberg)则称两国在创新领域的合作水平为“灾难性的”。中国前驻俄罗斯大使李凤林不满地说,俄气公司“试图与中国玩捉迷藏”,非常令人“扫兴”。与会者私下抱怨称,强烈的友好愿望制造出了新问题。例如大公司不得不带着自己的项目在三个政府间委员会之间辗转奔走,而这些委员会之间的权限划分又往往很不清晰。

经济合作靠领导人关系维系

总之,中国人认为,两年来最有效的合作机制竟然是普京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个人交往。领导人之间的热络关系几乎是两国间还有大合同签署的唯一原因。这恰恰是亚马尔液化天然气厂吸引新的中国股东,然后在对俄制裁、油价低迷和中国国内反腐风暴背景下,以极低利息从中资银行获得120亿美元贷款的原因。同样,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俄罗斯能向中石油出售西布尔公司的股份,中国能不要求国家担保向莫斯科-喀山高铁建设项目贷款(参阅《生意人报》5月24日文章)。“(习近平)主席看到,中国不能全面帮助俄罗斯的经济,但可以点对点扶持对普京总统来说重要的项目。”

在此条件下,对普京六月访华签署大合同不应期望过高。因为中资银行虽然资本雄厚,但并非无所不能。它们只能对最接近国家领导人的商人和企业的项目提供融资,其他人则只能用十分优惠的项目吸引合作伙伴,但这样的项目在危机条件下少之又少。

| www.tsrus.cn/600901 |

需浏览俄文原文稿件,请登陆《生意人报》网站

作者:亚历山大·加布耶夫 (Alexandr Gabuev),莫斯科卡内基中心“亚太地区的俄罗斯”项目主任。

文章中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编辑部立场。
《透视俄罗斯》网站及其所有方《俄罗斯报》拥有网页发布所有信息和资讯的完全版权。未经过《透视俄罗斯》网站编辑书面同意禁止转载。联系邮箱:info@tsru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