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过去了,俄罗斯是否成功建立起了对华关系新模式?这一问题仍然没有答案。俄罗斯《生意人报》大部分关于对华合同的报道中,先是描述双方的宏伟设想,随后又认为这些合同注定是纸面文章。此类项目包括向中国出售大油气田(未谈妥价格)、用中国资金代替西方资金(结果是中国资金更贵、更难获得)、在丝路经济带项目框架内建设从中国到欧洲的交通干线(已一整年没有新项目的报道了)。
尽管失望气氛已开始弥漫到公众领域,但在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办的中国问题国际会议上,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为首的政治讨论会参与者仍在大谈牢不可破的友谊。商务讨论会上,维克托·韦克谢利伯格(Viktor Vekselberg)则称两国在创新领域的合作水平为“灾难性的”。中国前驻俄罗斯大使李凤林不满地说,俄气公司“试图与中国玩捉迷藏”,非常令人“扫兴”。与会者私下抱怨称,强烈的友好愿望制造出了新问题。例如大公司不得不带着自己的项目在三个政府间委员会之间辗转奔走,而这些委员会之间的权限划分又往往很不清晰。
伊戈尔·伊万诺夫:俄中关系须迎接新质变
在此条件下,对普京六月访华签署大合同不应期望过高。因为中资银行虽然资本雄厚,但并非无所不能。它们只能对最接近国家领导人的商人和企业的项目提供融资,其他人则只能用十分优惠的项目吸引合作伙伴,但这样的项目在危机条件下少之又少。
| www.tsrus.cn/600901 |
需浏览俄文原文稿件,请登陆《生意人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