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将过去的夏季里,发生的主要大事件是:明斯克进程、伊斯兰国扩张、希腊债务危机加剧,以及伊朗核谈成功。这些事件都有自己的背景和逻辑,但总的来看,它们却组成了完整的世界政治全貌。乌克兰、希腊和伊朗,它们就是全球现代外交的三张面孔。
明斯克进程是停止大规模流血冲突的绝望尝试,在这场冲突中,无论是参与方,还是其最终目标都不甚明朗。谈判各方都试图选择具体化程度最小的措词,因为谁也不想承担清晰而明确的书面义务。
明斯克协议的命运很有特点:各方争议的焦点甚至不是由谁去执行,而是执行代表着什么。与此同时,所有人像念咒一样,不断说除明斯克协议之外,无其他替代性解决方案,这倒是事实。对于制止大规模战争来说,这个成就已经很不错了,而建立稳固的和平,看起来则毫无可能。显而易见,当前的局势脆弱而危险,但它反映了今天的一个现实——处在过渡状态的世界中让人迷茫,有一些问题顶多可以将他们大事化小,却不能最终小事化了。
在此背景下,伊朗谈判则完全相反。这项谈判迁延甚久,只因其主要谈判对手德黑兰和华盛顿试图在纸面上清晰地写下每一个步骤,而且必须尽可能地具体化,以免出现歧义。原因很简单——双方完全没有互信。这里没有任何君子协定可言,一切必须书面体现,监督机制也需要提前设计好。唯有如此,协议才可能得到执行。当前的协定让人们对此寄予希望。日内瓦-维也纳谈判(与明斯克谈判不同)证明,如果双方对各自所需清晰明了,并真心希望达成协议,那就可以取得更多成果。显而易见,总的地区形势推动了政治意愿——中东的分崩离析迫使双方跳出以往的局限,选择新的政治生存模式。
希腊则是另外一种情况。最终达成的“妥协”给所有人留下了苦涩的回味,以及一事无成、备受胁迫的感受。一方面,大家早就明白欧元区需要整顿。要做到这一点,如果各方无法自行达成共识,那就需要某一方展现领袖意志。显而易见,这个某一方正是欧洲实力最强的国家——德国。另一方面,德国展现这样的意志让所有人顿时心生怯意,关键是出现了一个疑问:这个领袖知道该做什么吗?无论如何,欧元区的危机显示了谈判的第三种处理方式:最强者设置条件,其他人要么心甘情愿地主动接受,要么在恐惧和怀疑中就范。
在即将过去的夏季里,第四个主要事件是伊斯兰国的壮大。这个事件的重要性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前面几个事件的总和,因为这展示的一场灾难,无论何种处交和政治手段都无能为力。伊斯兰国的出现,代表了中东在二十世纪所建立的模型和结构的系统性崩溃。
世界已经长时间的经历了痛苦的变革。但是时至今日,缺乏信心的思想在扩散,人们不只是对未来没有信心,而且对已知的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也心存疑虑。
在过去的时节里有一个令人不安的状况,是关于大规模战争的讨论日益频繁。似乎永远消逝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恐惧再次回到人们的潜意识中。与此同时,正如许多专家所指出,军备竞赛或者严重利益冲突的任何现实理由都不成例。但是在当今世界,现实与幻觉之间的界限实际上已经被抹掉了。
| www.tsrus.cn/43755 |
需浏览俄文原文稿件,请登陆《俄罗斯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