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倦的国家
1998年,时任美国国务卿马德琳·奥尔布赖特(Madeleine Albright)将美国称为“无可替代的国家”。自那时起已过去十五年。现在的美国越来越适合另一个定义——“精疲力竭的国家”。这个超级大国正在走向衰落,它越来越关心内部问题,而不是阿富汗或中东问题。如果我们回想一下不难发现,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大兵参加战争的时间比前几个十年要多出两倍,于是美国的疲倦也就不足为奇了。美国的国防预算屡创新高。2011年,美国军费开支比排在其后的十九个世界大国的总和还要多。不难想象,军费开支在美国天文数字般的16万亿美元债务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美国的利己主义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其第二次总统就职演说中只字未提约翰·肯尼迪1961年就职演说的名言,即美国将付出所一切价、面对所有艰难,来保卫地球上的自由。这绝非偶然。在最近一次演说中,奥巴马发出了另一个信号:十年的战争走到了尽头。美国总统、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并没有为国家的现代理念提出一个响亮的定义。它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句子表述如下:美国的福祉和平安要比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重要得多。奥巴马的前任乔治·布什对美国的外交政策目标有着救世主般的幻觉,而当今的美国领导人似乎更喜欢所谓的艾森豪威尔主义。艾森豪威尔尽管是一名战斗英雄,但他在八年总统任期内(1953-1961)竭尽全力避免流血冲突,或者至少避免美国人的流血。这种优先方向的变化并非世界末日,但我们却很难预测美国彻底退回到国境线以内后,世界上将发生什么。
谁是新领导人?
当今世界,试图做出预测不仅困难,而且费力不讨好。但奥巴马第二个总统任期内的对外政策看似不会有重大变化。美国的经济和金融状况不允许其继续担任世界警察,因为这不仅很劳累,而且还很费钱。于是,一个问题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谁来代替美国?中国目前因为显而易见的经济问题,有些无暇顾及外交政策;俄罗斯早已失去了苏联所拥有的实力,要是换作苏联,可能会利用当前的机会;当然,印度和巴西考虑全球领袖地位还为时尚早。国际组织也面临许多严重困难。联合国、北约和欧盟正在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体系,也可以说是正在确定自己在现代世界的使命。美国国内有一种普遍观点,即欧洲有能力、也应当取代美国的世界警察地位。当然,美国人希望如此,并不意味着欧洲人也希望如此。对于支持欧洲新角色的人来说,最令其郁闷的是联合的欧洲缺乏真正的团结,这一点在目前的危机中已经显露无疑,并且为应对危机而采取紧缩经济政策的尖锐争吵也印证了这一点。也就是说,目前的情况是美国不想继续担任世界领袖,而欧洲又没有这个能力。无论你喜欢与否,最有可能的候选人就是中国。一旦北京解决了其经济中存在的问 题,它就可以放手施展拳脚。况且北京的经济问题完全不能同旧大陆和新大陆面临的问题相提并论,中国也不缺乏全面超越美国的愿望。
来源:《专家》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