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7年,俄罗斯人在沙皇俄国与大清帝国交界处建造起一座要塞。要塞发展成为一座城市,并与附近一处名为恰克图(Kyakhta)的贸易定居点合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恰克图变为两国之间的贸易中心,并将中国茶叶介绍给居住在俄罗斯欧洲部分的民众。
在此之前的一个世纪,俄罗斯就对与中国建立贸易关系表现出兴趣。1618年,第一批俄罗斯使节前往中国,后来还向北京送来俄罗斯制造的商品样品。尽管两国多次尝试开展贸易,但直到双方间爆发首次军事冲突后,贸易才开始起步。
西伯利亚哥萨克探索新土地。 艺术。 N.N.卡拉津。 / Press Photo
从1652年开始,俄罗斯探险家、冒险家和军队与中国清朝军队之间开始不断爆发小规模冲突。冲突的核心是争夺对西伯利亚阿穆尔河沿岸地区的控制,因为当地盛产珍贵的毛皮。双方对这一地区都有自己的主张,不惮于从当地居民那里获取粮食供应,对清朝来说,还能增加税收。
1686年,清军围攻哥萨克的阿尔巴津要塞,断断续续的敌对行动达到高潮。这是一场残酷的围攻,双方都死伤惨重。由于无法攻占这座技术先进的要塞,一位清军将领决定封锁附近河流的通路,以让防守的俄军因断粮而伤亡。
恰克图的景色。 / Press Photo
结果,许多俄军士兵死于坏血病、斑疹伤寒和霍乱等疾病。与此同时,清军士兵也在要塞墙外挨饿受冻,甚至还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
为了避免更多不必要的消耗,1686年10月,沙俄派遣使节抵达北京,提出议和。结果,清朝皇帝下令停止围攻。清军向要塞中剩余的24名俄罗斯守军提供了食物和药品。
这场战役的结果是俄罗斯与清朝签订了一项条约,即《尼布楚条约》。俄国人将阿尔巴津出让给清政府,但保留了附近的涅尔琴斯克(Nerchinsk)。尽管历史学家对该条约的解释相互矛盾,但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两国建立贸易关系的开端。
17 世纪俄罗斯驻华大使(《尼瓦》杂志)。 / Public domain
两国民众开始在涅尔琴斯克市进行贸易,但渐渐地,恰克图取代了涅尔琴斯克的地位,成为当时两国边境最大的商业城市。中俄两国贸易的不断加强促成了北方茶马古道的形成,这条贸易路线从瓦罕(Wakhan)一直延伸到圣彼得堡,沿途经过的城市包括恰克图、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下诺夫哥罗德和莫斯科。
中国出口到俄罗斯的主要贸易商品是茶叶。作为交换,中国人从俄罗斯获得服装、毛皮、皮革和其他商品。近一个世纪以来,恰克图一直向俄罗斯其他城市供应来自中国的茶叶。到20世纪之交,俄罗斯已成为中国茶叶的主要进口国,进口量占中国出口茶叶总量的60%以上。
在中国的一家俄罗斯工厂品茶。 / Press Photo
1891年,俄国人开通了横贯西伯利亚的铁路,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茶叶贸易量超过了伦敦,使后者与中国之间的茶叶贸易逐渐消失。要知道,当时将茶叶从中国城市汉口运往符拉迪沃斯托克,再运到俄国欧洲部分,成本更低,速度更快。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结束了两国间活跃的贸易时代。革命前,俄国人在汉口拥有6家茶厂,由于新成立苏维埃政府剥夺了俄国商人在沙皇统治时期享有的该地区的贸易特权,所有茶厂都关闭了。
俄国茶厂倒闭的影响非常普遍,汉口经济也随之陷入萧条。
本文由《Russia Beyond》编辑部即TV-Novosti自治非盈利机构项目准备
|www.tsrus.cn/677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