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会战于1945年4月16日在柏林远郊拉开序幕,4月25日苏军挺进德国首都,双方共有约350万名军人、五万多座火炮以及上万辆坦克参战。
苏军进攻柏林期间,盟军停驻在距德国首都一百多公里的地方。历史学家安德烈·索尤斯托夫(Andrey Soyustov)接受《透视俄罗斯》采访时介绍说,盟军此举至少有两个原因:第一、柏林根据包括雅尔塔会议决议在内的初步协定为苏军战区。苏军与盟军以易北河为分界线。这位历史学家指出:“苏联至少是以放弃占领日本为交换条件获得进攻柏林的权利的。”第二个原因是盟军不愿进攻城市密集区,以防因战争导致巨大损失。另外,据索尤斯托夫介绍,盟军诺曼底登陆后直到1945年4月“基本上设法避免突击许多大城市”。苏军进攻柏林遭受的损失的确相当巨大,8万人中阵亡人数超过2万。德军伤亡状况也大致相当。
夺取柏林动用了三个方面军的部队。格奥尔基·朱可夫(Georgiy Zhukov)指挥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的任务最为艰巨,要攻克城市近郊泽劳弗高地上德军的险固阵地。进攻从4月16日开始,先是使用火力空前强大的火炮,随后凌晨之前,坦克又在步兵的支援下加入参战。进攻中部队后边配备了大功率探照灯照明。尽管采取了这一措施,夺取高地仍然用了数天的时间。
柏林周边最初聚集了上百万德军,苏军方面的兵力则是德军的1.5倍。但会战初期苏军就成功将很大一部分德军兵力隔离在城市之外,因此在柏林市内与苏军对抗的德军只有几十万人,其中包括陆军突击队(民兵)和希特勒青年团(由青少年组成的部队)。市内还有许多来自欧洲各国的党卫军部队。
1945年5月。苏联坦克早柏林。图片来源:塔斯社
希特勒的军队拼命抵抗。柏林市内构起两道防线,装备了数百个火力点,许多墙壁较厚的房屋都成为难以攻破的堡垒。苏军在进攻中大量使用了装甲车,对进攻部队来说最危险的莫过于火箭筒和手榴弹,许多坦克在城市战中被击中。战争结束后会战领导层多次因过分依靠装甲车而被批评。但索尤斯托夫认为,当时条件下使用坦克是最合理的。他说:“正是由于大量使用装甲车才能对进攻部队提供极为灵活机动的支援,协助部队突破街垒攻入市中心。”
夺取德国议会大楼“国会大厦”的战役成为柏林攻坚战的高潮。这是当时市中心的最高建筑,夺取这座建筑具有象征意义。4月27日夺取国会大厦的尝试未能成功,强攻战斗持续了四天。转折点发生在4月29日苏军攻克面积占整个街区的防守非常严密的内务部大楼。4月30日傍晚国会大厦终于被苏军攻克。
5月1日清晨,第150步兵师的红旗插在了国会大厦的顶端,该画面后来被视为胜利的象征。4月30日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在地堡中自杀。他直到最后一刻仍希望其他德军部队能突破对手防线驰援京师,但这样的事最终未能发生。5月2日柏林守军投降。
| www.tsrus.cn/657487 |
本文由《Russia Beyond The Headlines》编辑部即TV-Novosti自治非盈利机构项目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