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住在离地铁近的地方吗?什么,你们的楼里就有地铁?莫斯科这些“带”地铁口的楼是上世纪30年代末至50年代出现的。当时正是宏伟的“斯大林帝国”建筑风格兴盛时期,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作为时代先驱的建筑师们提出了不同寻常的建筑方案。其中一个,就是把地铁站厅建在住宅楼里。
一切从莫斯科市中心开始。1935年,莫斯科最早地铁站之一的“猎人商行站”启用。在站厅设计过程中,建设者遇到了一个问题:该地区建筑物非常密集。设计师决定利用一幢19世纪初公馆的一楼做地铁站出入口,因为他们实在找不到另一个地方建设可以不拆除房屋也不堵塞中心街道的交通。
摄影:Daria Sokolova
建地铁之前,这栋公馆里有出租房、一家镜子店和一家肉食店。上世纪30年代,楼房被改建,上面每层的阳台和凸窗被拆除,第一层改成地铁站厅。如今这栋楼房的大部分是剧院办公室。
这栋高档住宅楼是“七姐妹”(1947-1957年沿花园环路建设的斯大林帝国风格的7栋摩天大楼)之一。苏联时期其主楼内是交通建设部,副楼约有270套公寓。地铁“大红门站”入口在大楼一层。楼房大院里的通风井被优雅地伪装成带柱子的凉亭形状。主副楼和地铁办公室有共同的地下室。
摄影:Daria Sokolova
设计师阿列克谢·杜什金(Aleksey Dushkin)计划在全部7栋“斯大林摩天楼”中嵌入地铁入口,但这以计划只在大红门实现了。为了节省时间,站厅和大楼基础同时建设。为了不让楼房陷入站厅基坑里,施工现场周围的泥土被人工冷冻,建筑物本身则偏离垂直轴,使其在以后沉陷时可以立直。这是一项非常奇妙的工程设计。
楼里居民阿夏·索斯科娃(Asya Soskova)说:“地铁在房子里很方便。我走出单元门,拐过墙角就行了。我住四楼,窗户朝院子,院儿里有个幼儿园。几乎听不到街上的噪音。”
摄影:Daria Sokolova
地铁“和平大街站”1952年启用,出口和入口都建在和平大街38号住宅楼里。这一站最早装饰为农业主题,1966年前叫“植物园站”(附近是莫斯科大学植物园)。楼房一年后建成,正面也装饰着植物图案的浅浮雕,跟站厅显得相得益彰。据当时的报纸报道,这栋楼是为地铁建设工人建造的。中间部分有13层,两侧各8层。莫斯科和平大街上的这栋楼成了斯大林建筑的最后代表之一。
摄影:Daria Sokolova
地铁“汽车厂站”南站厅建于1943年,当时是户外的一栋独立建筑,但计划将其嵌入住房中方便居民。当时这一地区为斯大林汽车厂的工人大量建造住房。1961年,根据建筑师阿列克谢·杜什金(他还设计过大红门的摩天楼)的设计,地铁站厅被嵌入住宅楼中。建设工作进行了好几年。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栋楼由两边和中间的三部分组成,地铁入口就在中间部分的下面。地铁入口上面的站厅房里还有地铁员工办公室。居民感受不到特别的不舒服和震动,因为站厅的大部分在院子里。
图片来源:Tatyana Makeeva / 塔斯社
库尔斯克火车站广场有好几个地铁出口,让这个出口不大引人注意。阿尔巴特-波克罗夫卡线库尔斯克站1938年启用,其中一个出口直接建在铁路员工住宅楼内。这栋构成主义风格的大楼建于1932年。如今,这栋楼里不仅有普通住宅,还有办公室。
图片来源:Nikolay Galkin / 塔斯社
这栋城堡一样的建筑位于斯摩棱斯克林荫道,给苏联上层人士居住,由传奇设计师伊万·若尔托夫斯基(Ivan Zholtovsky)设计。有人指责其“矫饰过度”,所以他自己掏钱建造了塔楼。设计这栋雄伟的建筑之前,他一直建造标准住房,但希望建筑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此外,地铁菲利线斯摩棱斯克站的站厅就设在一楼。楼里居民说,靠近地铁并没有带来任何不便。“地铁在大楼正下方,但听不到一丁点儿噪音。地下室天花板的高度达7米,那里建造了加固桩和缓冲垫,使斯摩棱斯克站的出口能设在房子里。”
摄影:Daria Sokolova
地铁环线“帕维列茨站”站厅占据新库兹涅茨克街一栋楼房的一楼。楼房建于上世纪50年代,紧靠另一栋普通住宅楼,国家地铁设计院就在其中。站厅的大部分其实在庭院里,从远处才能看出来。
| www.tsrus.cn/671149 |
本文由《Russia Beyond》编辑部即TV-Novosti自治非盈利机构项目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