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版本
2024年11月04日
4月9日起,美国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几十个国家征收“对等关税”,中国商品进口到美国的关税达到54%。同时,美国总统特朗普威胁说,如中方不放弃对美商品征收34%的报复性关税,4月9日日起将再对中国商品加征50%的关税。特朗普的威胁一旦付诸实施,中国商品出口到美国的关税将达到104%(特朗普已签署对中国加征关税至该水平的文件,并已于北京时间4月9日12时生效)。“自由金融环球”公司(Freedom Finance Global)主任分析师米尔恰科娃(Natalya Milchakova)认为,特朗普再次就对华贸易条件发表强硬言论,完全可能是为了逼迫中国政府让步,比如批准出售TikTok在美业务。但她认为,如果美国关税真超过100%,中国会干脆停止对美国出口一系列商品、原料和物资。这样,中国可能会增加对包括俄罗斯在内的金砖国家出口。她说:“俄罗斯当然不会对这些进口加征关税,因为中国是俄罗斯原料的最大买家。”
彭博经济研究所(Bloomberg Economics)经济学家伊萨科夫(Aleksandr Isakov)说,算上原有关税、已实施(20%)和已宣布(34%)加征的关税,中国商品进入美国平均关税已达63%,这意味着未来24个月内美国进口中国商品可能减少80%,即减少约3500亿美元(2024年约4390亿美元)。他说:“对中国来说,这相当于GDP约2%的损失,但我们估计,由于出口转向新市场,及通过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国内需求,实际影响会小一些,约为1.5%。”伊萨科夫认为,中国生产商可能会努力增加对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出口,但这些国家的市场容量显然不够,他们每年进口中国商品总额仅略高于2000亿美元,并且未来几年不会有太大变化。
俄罗斯经济学院教授希巴诺夫(Oleg Shibanov)说,2024年俄罗斯进口中国商品约1150亿美元,仅比2023年增长4.1%。他说:“当然,中国会努力与所有伙伴国家建立更多贸易联系,但金砖国家不太可能成为出口转向的关键目标市场。” 库兹涅佐夫认为,美国市场没有太多中国商品的替代性选择,因此很可能只会出现中国商品价格大幅上涨,而不是停止进口。他肯定地说:“金砖国家无法替代美国消费市场。”
世贸组织问题专家中心顾问梅德韦德科夫(Maksim Medvedkov)也不赞同中国会有针对性地将出口转向金砖国家的观点。他说:“至少是因为这些市场差异很大,有些对中国来说可能有吸引力,有些吸引力不大。但事实是,如果中国商品退出美国,并且可能无法进入欧洲,面向这些大市场的商品就会出现销售困难。”
全俄中小企业公共组织“俄罗斯支点”驻中国(广东省)代表戈尔舍涅娃-多伦茨(Ilona Gorsheneva-Dolunts)认为,由于同美国和欧盟的关税战,中国确实在调整出口方向,但俄罗斯只是与东南亚、非洲和拉丁美洲并列的市场之一。她说,重点方向是“金砖+”国家,尤其是印度、巴西和沙特阿拉伯,中国正增加对这些国家投资,扩大同他们的贸易往来。她认为,中国有可能增加对俄出口的商品类别有工业设备及零部件(替代欧美供应商)、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产品、家用电器、服装、日用品及绿色技术。拜登执政期间,许多第三国供应商担心受次级制裁,但现在他们对这种风险的敏感度可能降低,并决定加强对俄出口。伊萨科夫认为,可能失去美国出口市场情况下,中国供应商最需要为电子产品和工业设备(每年对美出口额分别为1300亿和1000亿美元)寻找新出口市场。希巴诺夫说:“美国从进口大量中国消费类电子产品和设备,但其在俄罗斯不一定有需求。”
俄罗斯央行行长纳比乌林娜4月8日宣布,俄央行将评估美国对世界各国大规模加征关税会对俄罗斯经济带来哪些影响。她说,主要影响可能是石油价格下跌。伊萨科夫认为,关税战对金砖国家影响并不均衡,石油出口国(俄罗斯、伊朗)将被迫适应更低油价,对巴西和印度的产量影响则几乎为零,因为部分生产会从中国转移过去。美国对巴西的进口关税为10%,对印度为26%(远低于中国)。
俄罗斯证券商“T投资”公司首席经济师多涅茨(Sofya Donets)认为,中国可能增加对俄罗斯商品供应是好事。她说:“中国不会把出口强加给俄罗斯。中国商品进入俄罗斯,就意味着竞争。竞争就意味着价格竞争。”她认为,价格竞争有利于抑制通胀,从卢布汇率或通货膨胀的角度,看不到有多大风险。多涅茨认为,总地来说,这不会极大改变市场。她说:“因为俄罗斯进口市场已相当多元化。投资品和消费品各占一半,其中很多电子产品和电器,但总地来说,商品种类相当广泛。也就是说,这终究是个需求市场,消费者市场,买方市场(而不是由供应商开条件的卖方市场,包括价格条件)。”换句话说,不太可能出现大量中国进口商品“淹没”俄罗斯的情况,更何况现在的消费者“相当谨慎”(与工资增长放缓、消费贷款和投资贷款成本高昂有关)。她认为,致力于进口替代的企业,很可能会继续推进现有路线,因为进口替代很大程度上受到其他战略因素推动。
多涅茨说:“过去推动我们与中国走近的地缘政治制裁因素,现在获得了某种新动力,新一轮贸易战进一步把我们推向彼此怀抱。第一轮贸易战我们肯定没有输。我们见证了市场是如何在与中国平等的伙伴关系基础上进行调整的。新一轮贸易战很可能会推动高效竞争。”
需浏览俄文原文稿件,请登陆《俄罗斯商业咨询》网站
| www.tsrus.cn/682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