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影坛传奇:尼基塔·米哈尔科夫80大寿

2025年10月23日
【 字号:
10月21日,苏联人民艺术家、三项国家奖得主、劳动英雄、导演、演员兼主持人尼基塔·米哈尔科夫(Nikita Mikhalkov)迎来自己的80岁生日。从《我漫步在莫斯科》到《烈日灼人》,对俄罗斯电影略有耳闻的人,都知道尼基塔·米哈尔科夫的名字。
Director Nikita Mikhalkov
导演、俄罗斯联邦电影摄影师联盟主席尼基塔·米哈尔科夫 来源:Kirill Zykov/俄新社
http://tsrus.cn/684425

扫一扫

他对电影事业的贡献早已成为国家财富,其名字成为俄罗斯艺术的象征。尼基塔·米哈尔科夫80大寿之际,我们来回顾一下他的传奇影片与丰硕的创作生涯。 

童年与青年时代

1945年10月21日,尼基塔·米哈尔科夫出生在莫斯科一个著名创作世家。父亲谢尔盖·米哈尔科夫是儿童文学作家、苏联及俄罗斯国歌词作者、社会主义劳动英雄;母亲娜塔莉亚·冈察洛夫斯基斯卡娅是诗人兼翻译家。这位未来的导演在俄罗斯杰出文化人士的环绕下长大。他的外祖父是著名画家瓦西里·苏里科夫,祖父是画家、苏联人民艺术家彼得·冈察洛夫斯基。哥哥安德烈·冈察洛夫斯基也是著名电影导演,外甥叶戈尔·冈察洛夫斯基同样延续了家族的电影传统。

1964年,女演员加琳娜·波尔斯基赫(左)和男演员尼基塔·米哈尔科夫(右)在电影《我漫步在莫斯科》片场 / 俄新社1964年,女演员加琳娜·波尔斯基赫(左)和男演员尼基塔·米哈尔科夫(右)在电影《我漫步在莫斯科》片场 / 俄新社

米哈尔科夫自幼表现出对艺术的兴趣。1956年至1959年,他在莫斯科音乐学院附中学习钢琴,同时在话剧院下属戏剧工作室学习。1963年,他考入休金戏剧学院。但四年级因违反学生不得参与电影拍摄的严格规定被开除,随后转入全苏国立电影学院(现谢尔盖·格拉西莫夫全俄国立电影学院)导演系,从二年级开始继续学业。1971年,米哈尔科夫在该学院毕业,在苏联人民艺术家米哈伊尔·罗姆的工作室以短片《战争末期的平静日子》作为毕业作品通过答辩。毕业后的1972-1973年,米哈尔科夫在堪察加半岛太平洋舰队服役。据战友们回忆,他积极参加文艺活动,组织的演出座无虚席,展现了出色的表演才华。 

《我漫步在莫斯科》

米哈尔科夫14岁首次涉足影坛,18岁时因电影《我漫步在莫斯科》(1963年)上映声名鹊起。他在这部抒情喜剧片中饰演主角,并演唱成为时代象征的同名歌曲。这部影片讲述的是西伯利亚青年沃洛佳在阳光明媚的莫斯科的经历,被视为“解冻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电影之一。导演格奥尔吉·达涅利亚与编剧根纳季·什帕利科夫共同创作该片剧本。选角时,什帕利科夫推荐18岁的尼基塔·米哈尔科夫出演科利亚一角。达涅利亚起初因其年轻深表疑虑,但看过试镜后认为他完全能胜任地铁建筑工人这一角色。

这是尼基塔·米哈尔科夫 1974 年执导的电影《敌我难辨》的剧照。尼基塔·米哈尔科夫饰演布里洛夫上尉。 / 俄新社这是尼基塔·米哈尔科夫 1974 年执导的电影《敌我难辨》的剧照。尼基塔·米哈尔科夫饰演布里洛夫上尉。 / 俄新社

拍摄期间,尼基塔·米哈尔科夫大胆向导演格奥尔基·达涅利亚提出加薪要求——从一开始的8卢布提高到25卢布。由于此事需得到国家电影委员会批准,达涅利亚耍了个小花招,称正在考虑让另一位演员出演该角色。米哈尔科夫听后哭着道歉。后来他承认,是听从了哥哥安德烈·冈察洛夫斯基的建议才那样做的。

《我漫步在莫斯科》一上映就深受观众喜爱,因为影片精准捕捉到“解冻时期”的时代氛围:轻松愉悦、乐观向上、充满朝气,以及社会中涌动的变革与前进气息。影片对1960年代初莫斯科的刻画——街道、地铁、车站等场景都细致入微,营造出强烈的真实感。年轻演员们自然的表演风格,加之没有沉重的戏剧冲突,让这部电影显得轻松愉快。当然,尼基塔·米哈尔科夫演唱的歌曲《我漫步在莫斯科》成为热门金曲和影片象征,进一步提高了影片的知名度。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 1998 年电影《西伯利亚的理发师》剧照。 / Press Photo尼基塔·米哈尔科夫 1998 年电影《西伯利亚的理发师》剧照。 / Press Photo

导演生涯

1974年,米哈尔科夫执导首部长篇电影《敌我难辨》,该片根据他与爱德华·沃洛达尔斯基共同创作的中篇小说《红金》改编。随后十年间,他又执导六部影片:《爱情的奴隶》(1975年)、根据契诃夫的话剧《普拉东诺夫》改编的《一首未完成的机械钢琴曲》(1977年)、根据亚历山大·沃洛金的话剧改编的《五个夜晚》(1978年)、根据冈察洛夫的小说改编的《奥勃洛莫夫》(1979年)、以及根据索菲娅·普罗科菲耶娃的话剧改编的《家庭关系》(1981年)和《没有证人》(1983年)。

1987年,米哈尔科夫执导《黑眼睛》,由意大利知名演员马切洛·马斯楚安尼担任主角。同年,他创立创作制作联合体“3T”(现尼基塔·米哈尔科夫“3T”工作室),此后他的多部影片均在该联合体支持下完成,包括《蒙古精神》(1991年)、《烈日灼人》(1994年)、《西伯利亚理发师》(1998年)、《十二怒汉》(2007年)、《烈日灼人2:逃难》(2010年)、《烈日灼人2:堡垒》(2011年)以及根据伊凡·布宁作品改编的《中暑》(2014年)。在这些影片中,米哈尔科夫大多同时担任演员。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 (Nikita Mikhalkov) 1994 年执导的电影《烈日灼人》剧照。 / Press Photo尼基塔·米哈尔科夫 (Nikita Mikhalkov) 1994 年执导的电影《烈日灼人》剧照。 / Press Photo

除剧情片外,他还执导过多部纪录片:《安娜成长篇》(1993年,关于他的大女儿)、《父亲》与《母亲》(2003年,关于他的父母)、系列纪录片《我的祖国的感伤之旅:俄罗斯绘画的旋律》(1995年,关于19世纪俄罗斯画家)以及《没有俄罗斯的俄罗斯人》(2003年,关于第一批俄罗斯移民的命运)。

2002年,在米哈尔科夫领导下,俄罗斯国家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成立,该学院负责颁发“金鹰奖”。2017年起,他担任戏剧电影中心(2019年前为国家电影演员剧院)艺术总监。米哈尔科夫也涉足戏剧创作:《变形记》系列包含根据契诃夫与蒲宁作品改编的剧目《轻盈呼吸》《艺术家之妻》《敌人》《马德里》和《昏暗的林荫道》。2021年,根据同名电影改编的戏剧《十二怒汉》在莫斯科大剧院上演,之后在其他剧院演出。 

1995年,凭借电影《烈日灼人》获得美国电影学院最佳外语片奖的导演兼演员尼基塔·米哈尔科夫和在影片中饰演主角之一的女儿娜迪亚获得了奥斯卡小金人。 / 俄新社1995年,凭借电影《烈日灼人》获得美国电影学院最佳外语片奖的导演兼演员尼基塔·米哈尔科夫和在影片中饰演主角之一的女儿娜迪亚获得了奥斯卡小金人。 / 俄新社

个人生活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第一次见到未来的第二任妻子、模特塔季扬娜·索洛维约娃时,就立即被她与生俱来的优雅气质吸引。他们第一次约会时,整个模特公司都在为塔季扬娜精心准备:为她穿上最漂亮的裙子、精致的鞋子,梳了优雅的发型,化了浓妆——绿眼影、紫口红,还贴上了假睫毛。米哈尔科夫看后,立即带她去餐厅洗手间,小心地洗掉所有妆容。塔季扬娜认为这是场性格测试,如果当时她生气了,就不会有第二次约会了。如今他们已相伴52年。 

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与家人 / Press Photo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与家人 / Press Photo

电视台庆祝寿辰

为庆祝尼基塔·米哈尔科夫寿辰,俄罗斯各电视台精心准备了系列节目,包括纪录片和他的电影重映。第一频道将播放《烈日灼人》《敌我难辨》《一首未完成的机械钢琴曲》和《家庭关系》等影片,以及深度访谈节目《室内肖像》。

需浏览俄文原文稿件,请登陆《今日俄罗斯》网站  

相关阅读:盘点世界电影史上10位最有成就的俄罗斯电影人
名家纪事:苏联导演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
 

| www.tsrus.cn/684425| 

来源:《今日俄罗斯》(Russia Today)

《透视俄罗斯》网站及其所有方《俄罗斯报》拥有网页发布所有信息和资讯的完全版权。未经过《透视俄罗斯》网站编辑书面同意禁止转载。联系邮箱:info@tsru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