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里斯·阿库宁的父亲沙尔瓦·齐哈尔季什维利(Shalva Chkhartishvili)是格鲁吉亚人,母亲别尔塔·布拉津斯卡娅(Berta Brazinskaya)是犹太人。格里沙(即格里高利·齐哈尔季什维利)不到两岁时就被带到莫斯科。其成长经历与其他莫斯科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一样,先上特殊中学,然后上大学。开始写作生涯前,曾做过日语翻译和文学研究工作。
从字面上来看,这个名字是日本单词“aku-nin”(意为“坏蛋”)和著名俄罗斯无政府主义者米哈伊尔·巴库宁(Mikhail Bakunin)名字的谐音。也就是说,他指向的时间,其一是“新侦探小说”风格的作品展开情节源头的十九世纪,其二是流行双关谐语及缩写的“混乱的九十年代”(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出现暴发户的时期)。 俄罗斯著名作家笔名的背后成因
上世纪九十年代俄罗斯才有人突然在25-27岁的年纪成为银行行长。系列小说主人公、年轻官员艾拉斯特·范多林(Erast Fandorin)正是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他不太遵纪守法,在强大后台的庇护下突然间飞黄腾达。
其以范多林为主人公的第一个小说系列获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功。原因不仅在于高超的写作风格和大量历史与文学资料的巧妙混搭,而且小说中除侦探悬疑外,还不断追寻一个现实问题的答案:在算不上清白的国家机构中工作,能否出污泥而不染?系列小说的第八部《五品文官》中,主人公最终给了自己一个答案:不能。
总印数达到3000万本,共拍摄成五部电影和电视连续剧。现代俄罗斯作家中,不仅这一数量最多,阿库宁还是其作品被搬上外国荧幕的唯一一人。2015年,某英国电视公司(名称保密)与其签订合同,拟将范多林系列小说拍成电视连续剧。更早些时候,好莱坞导演保罗·范霍文(Paul Verhoeven)曾计划将小说《阿扎泽尔》(Azazel)拍成电影(已购买版权),但该计划因著名演员米拉·乔沃维奇(Milla Jovovich)怀孕而未能实现。 年轻的俄罗斯:21世纪俄罗斯青年作家简介
他将所有荣誉“清零”,并于2007-2011年间推出两个系列小说,分别为历史题材(无侦探情节)和感伤主义题材,并分别使用了阿纳托利·布鲁斯尼金(Anatoly Brusnikin)和安娜·鲍里索娃(Anna Borisova)的笔名。这次实验虽未失败,但效果一般。2012年,阿库宁结束实验,投入了另一个规模更大、更雄心勃勃的项目(见下一条)。
八卷本中的前三卷目前已出版。阿库宁说,他投入这项工作的目的是探寻俄罗斯虽然历经政变和革命但国家依然异常稳固的原因。与此同时,他不认为自己可以与历史学家相提并论,相反从一开始就老实承认:“我为不甚了解俄罗斯历史,却希望加以探究的人写作。我自己也是这样的人。”
2015年4月接受BBC采访时他说得更具体:“我不会再回俄罗斯。除非那里的气氛和环境发生变化,否则不打算回去……我现在这个时期,就像是人们决定分开,并相互检验自己在分居时的感受。”
| www.tsrus.cn/594087 |
本文为《透视俄罗斯》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