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人”:印古什人的生活方式

2018年11月8日
【 字号:
【《透视俄罗斯》消息】印古什人以拥有高加索最高的塔楼闻名,他们经历了斯大林时期的迫害、与邻居奥塞梯人的武装冲突以及车臣战争,散居到欧洲和俄罗斯各大城市。
tower complex in the Dzheirakh
俄罗斯印古什共和国德吉拉赫斯基区,位于普亚林克战塔群遗迹附近的一座农场上唯一的居民--出生于1940年的恰尼耶夫·伊斯罗彼尔·别克苏塔诺维奇(Chaniev Issropil Beksultanovich)。 来源:Said Tsarnaev / 俄新社
http://tsrus.cn/663697

扫一扫

印古什的德吉拉赫斯基区是个海拔在1200-2000米的山区。关于印古什人的事这些山可以讲述得比任何百科全书都多。著名的印古什族塔便位于此。德吉拉赫斯基区约有200个古建筑遗址,最大建筑群是埃吉卡尔塔楼群,包括40多座塔楼。十四世纪蒙古人入侵北高加索时山脉帮助当地人存活下来。印古什人当时从平原逃到高地,建造了各自氏族的塔楼,在旁边建造住房,不远处则是氏族的墓地。

1944年被驱逐到北哈萨克斯坦为印古什人民的命运留下了艰难的印记。尽管被指控与德国人合作并被驱逐的不只有他们,还有其他高加索民族,但一般认为,印古什人遭受了更多的苦难,因为1957年他们在回归故土、恢复正常生活时部分家园的土地却被奥塞梯人占领了。随后于1992年发生的奥塞梯-印古什流血冲突导致人数本就不多的印古什人被迫离开家园,散居到各共和国以及俄罗斯和欧洲各大城市。

印古什侨民

企业家、Tesham慈善基金创始人、印古什人哈桑·纳尔季耶夫(Khasan Nalgiev)介绍说:“几乎每个印古什人在莫斯科都有亲戚。马加丹州有大量的印古什侨民,苏联时期和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民族的侨民在那里从事金矿开采和木材加工。许多印古什人在俄罗斯北部工作,从事采油行业。”目前全世界共有约70万印古什人,其中只有37.5万生活在家乡印古什。欧洲国家共有多少印古什人没有公开数据,但据当地居民所讲,比利时是最受印古什人欢迎的移民国家之一。基本上最大的印古什人海外移民群体在土耳其,有8.5万人。

既没有贸易,也没有手工业

Mikhail Japaridze / 塔斯社Mikhail Japaridze / 塔斯社

作家、印古什共和国国歌作者、德吉拉赫斯基区向导拉姆詹·促罗夫(Ramzan Tsurov)介绍说:“如今印古什人也在逐渐离开家园,这是一个迫不得已的过程,这里失业率高(超过30%,是俄罗斯失业率最高的),工资低。”促罗夫说:“还有民族性格方面的原因,我们不会像亚美尼亚人和阿塞拜疆人那样做贸易,我们也没有基础手工业。我们共和国最好的产业是农业。”他说,印古什人一直生活贫困,但团结一致拯救了他们。

“我们的家族都比较大,亲戚很多,彼此相互支持,比如像许多高加索人一样,印古什人也喜欢大房子。如果您问我我选择去泰国旅游还是给家里换一套新门?当然是给家里换一套新门!所以,建一栋房子可能会从孩子到老人整个大家庭的人都参与进来。如果没有这种团结一致的话,我们可能就不会存活至今……”

据促罗夫介绍,斯大林时期的驱逐政策令整个民族遭受重创。人们在流亡过程中大批死亡,回归家园的印古什人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有这样一个关于印古什代表团去克里姆林宫请愿的令人悲伤的笑话:“两个瘸腿的人和一个没有胳膊的人。”总之,民族的美貌已因遭受压迫而丧失,但如今新的一代正在出生,幸运的是,他们没有这种“痛苦的印记”。

不愿“伺候人”

德吉拉赫斯基区是印古什共和国旅游业的希望。不久前这里为游客兴建了阿尔姆希滑雪度假村和数十家酒店。来共和国旅游的游客量逐年增长,2016年初以来印古什共和国共接待游客3.94万人次,比2015年增长24%。但服务业劳动力短缺。 “我们民族的男人不喜欢也不会在服务业工作”,促罗夫介绍说,“这是一个原则性的立场。做司机、保安和导游都很正常,做服务生的话就不太体面了。我们这里的餐馆和酒店往往服务员是奥塞梯人,厨师是阿塞拜疆人。有时候男人宁可待业,也不愿接受这样的工作”。

拉姆詹·促罗夫还介绍了印古什人的另外一个特点,这个特点帮助他们打造了深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族塔。“我们民族的人性格中有这样的特点——不能比别人差”,他笑着说,“比如,我的邻居建了一栋带漂亮大门的房子,那么我就要建一栋不比他差的。族塔也是这样建造的:当时的工作非常艰难,在山中运石头。如今共和国内并非所有塔楼都保存下来,但每个家族都存有自己的塔楼,没有一家不建”。

“塔人”

印古什共和国是北高加索最小的共和国,面积只有3685平方公里。印古什共和国首府马加斯市是俄罗斯最年轻的地区首府,2000年才成为共和国的中心。印古什人也像大多数北高加索人一样是穆斯林。“印古什人”一词从民族语言翻译成俄语意思是“塔人”。

| www.tsrus.cn/663697 |

本文为《透视俄罗斯》专稿

阿纳斯塔西亚·斯捷潘诺娃(Anastasiya Stepanova)

《透视俄罗斯》网站及其所有方《俄罗斯报》拥有网页发布所有信息和资讯的完全版权。未经过《透视俄罗斯》网站编辑书面同意禁止转载。联系邮箱:info@tsru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