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九”事变二十二周年记:回到苏联

2013年8月26日
【 字号:
据《透视俄罗斯》报道 1991年8月19日至21日的政变导致了苏联解体、全国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苏联共产党被取缔、国家政治经济结构彻底重建等后果。大多数俄罗斯人在评价这一事件时,将其看作国家最高领导层的权力斗争。
图片来源:俄通社-塔斯社。
图片来源:俄通社-塔斯社。
http://tsrus.cn/453605

扫一扫

苏联解体是1991年“八·一九”事件的后果之一。苏联原计划于8月20日签订新联盟条约、对国家领导权进行重新分配并更换大部分政府部长,但部分苏联领导人在条约签订前一天试图罢黜戈尔巴乔夫的苏联总统职务。几乎所有苏联政府成员都参与了密谋,戈尔巴乔夫被软禁在度假地克里木半岛的别墅。政变者宣布,戈尔巴乔夫因健康原因辞职、苏联国内实行紧急状态、严禁政治和言论自由、成立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并接管国家领导权。两个月前才当选俄罗斯总统的鲍里斯·叶利钦称该事件为“反动的反宪法政变”并领导了反对政变的斗争。

数万名叶利钦的支持者聚集到其官邸所在地莫斯科白宫。被派去逮捕叶利钦的特种部队因害怕流血而未执行命令。此后,政变者自己也开始胆怯了。前往克里木半岛同戈尔巴乔夫谈判的他们回到莫斯科时已变成阶下囚。政变的失败决定了叶利钦在与戈尔巴乔夫的权利斗争中取得了胜利。8月23日,叶利钦颁布法令暂停苏联共产党的一切活动。11月6日,苏联共产党被取缔,党产被收归国有。就这样,一个拥有约2000万名党员、将国家联结为一体的政党不复存在。12月8日,叶利钦同乌克兰和白俄罗斯领导人共同成立了独立国家联合体以取代苏联。自1992年1月1日开始,俄罗斯政府取消了对物价的调控,俄罗斯彻底转向市场经济。

叶利钦宣布提前辞去国家元首的职务〉〉〉

上世纪九十年代,俄罗斯又经历了几次危机。1993年10月发生炮轰议会大厦事件,总统叶利钦宣布解散议会,议员们则以宣布罢免总统作为回应;1998年8月发生政府违约事件,俄罗斯政府宣布无力偿还债务致使许多银行破产、卢布贬值三倍;此外,六个前苏联共和国在苏联解体后陷入战争,其中包括试图将分裂的车臣留在联邦内的俄罗斯。这些事件改变了俄罗斯人对1991年八月事件的看法。社会学家尤里·列瓦达(Yury Levada)回忆说,只有最初一两年人们将政变失败视为民主的胜利。到了九十年代中期,根据“列瓦达中心”的调查结果,只有7%的俄罗斯公民将政变失败视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和国家从苏共统治下获得解放。其他人则认为,这要么是国家最高领导人权利斗争的一部分,要么是给人民带来灾难性后果的一出悲剧。

2000年上台的俄罗斯第二任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的主要目标便是消除上述事件的后果。一年后,几个亲政府的政治团体仿效苏共模式组成了统一俄罗斯党。曾于2000-2004年间担任俄罗斯总统办公厅专家局局长的俄高等经济学校教授西蒙·科尔东斯基(Simon Kordonsky)说,苏共是社会各阶层的代表机构,类似于沙俄时期的人民会议,同时还是一架社会的阶梯,通过它普通人有机会获得仕途上的攀升。而在苏联之后的俄罗斯联邦,这样的社会阶梯不复存在。统一俄罗斯党未能做到这一点,通过入党而在政府中谋到职位是不可能的。

科尔东斯基指出,普京的经济政策同样力图进行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以安抚市场化改革中利益受损的社会阶层,如强力部门成员、公务员和退休人员。这保证了普京居高不下的支持率,却造成了政府开支的膨胀。俄罗斯也未能成为对前苏联共和国具有吸引力的中心。莫斯科卡内基中心的科学主任阿列克谢·马拉申科(Aleksey Malashenko)将此解释为,俄罗斯没有东西提供给其他共和国。“我们出口原料,他们也一样。我们的工业产品没有竞争力。”马拉申科称,现在前苏联共和国的中小学校更愿意教授英语而不是俄语,年轻人则更愿意去西方而不是俄罗斯。这些国家的政府都在执行所谓的“多方位政策”,其本质就是避免与任何大国的长期同盟与合作,其中包括美国和中国。俄罗斯的最大成功是2010年同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共同成立了关税同盟。1994年2月,俄国家杜马特赦了八月政变的参与者,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政治对立画上了句号。在此之前,政变参与者们曾哀叹当年行动不够果断,未能达到目的。

科尔东斯基认为,政变者们当时如果能提出另一番口号并推举出有号召力的领导人,则完全有可能成功。他说,上世纪90年代初的事件与十九世纪60年代的自由主义改革类似。沙俄政府在那次改革中废除了农奴制度。自由主义改革的终点则是布尔什维克党上台之后做出了恢复阶层化社会生活方式的保守主义对策。同样,在1990年代的自由化结束后取而代之的是2000年代的保守对策。科尔东斯基认为,大部分俄罗斯人习惯于由国家集中所有资源然后进行再分配。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反对政变的抗议活动只发生在莫斯科和波罗的海国家,而全国其它地方的人都在被动等待事情的结局了。| www.tsrus.cn/27749 |

本文为《透视俄罗斯》专稿

作者:亚历山大•科列斯尼琴科(Aleksandr Kolesnichenko), 《新消息报》记者

《透视俄罗斯》网站及其所有方《俄罗斯报》拥有网页发布所有信息和资讯的完全版权。未经过《透视俄罗斯》网站编辑书面同意禁止转载。联系邮箱:info@tsru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