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重组改革30年 冷战旧思维仍在作祟

2015年3月23日
【 字号:
【《透视俄罗斯》消息】30年前的1985年,戈尔巴乔夫提出“新思维”“公开性”等政策,这代表着苏联重组改革的开始。曾得到整个苏联社会积极支持的改革最终让苏联滑向解体。俄罗斯社会至今仍在反思这场改革。曾任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的发言人格拉切夫对此进行评价。
制图:Tatiana Perelygina
制图:Tatiana Perelygina
http://tsrus.cn/456557

扫一扫

俄罗斯社会对苏联重组改革及其结果和影响的看法仍存在争议。“戈尔巴乔夫悖论”指的就是,无论是他的敌对者还是众多支持者都认为,戈尔巴乔夫推行的重组改革以失败告终。因此,一些人对戈尔巴乔夫施行的政策大肆抨击,而另一些人则指责他没能兑现各种承诺。

被误读的改革和领导人

最重要的是,人们指责这位重组改革发起者的政策前后不一致、摇摆不定、反复无常。戈尔巴乔夫做事谨慎,希望优先发展社会并为此创造改革的成熟条件,倾向于推动改革而非强行贯彻;而这一切都被很多人视为他的前后不一和优柔寡断。

然而,倘若人们用虚线将当时苏联和世界的重大变化连接起来,就会发现“优柔寡断”的戈尔巴乔夫实际上做出了直线型决策。在我看来,重组改革拥有“不会消解的剩余遗产”。俄罗斯咬了一口自由选举和公开化的“苹果”,并将保障言论和信息自由的权利纳入公共优先事务中。

在摒弃发展另一种文明的理念、放弃将其意识形态推及全球后,莫斯科主动结束了险些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冷战局面。那个年代见证了20世纪初俄国革命后的世界历史从分叉发展重新走向融汇。

世界政治格局转型的代价

然而,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达成一切事情都须付出代价。戈尔巴乔夫为自己国家和世界政治格局的转型也付出了代价,这就是苏联的解体和他本人的辞职,尽管这并非他所愿。

西方世界不禁将自己宣称为冷战的绝对赢家、历史的唯一继承者。戈尔巴乔夫曾寄望西方伙伴能提供比资金援助更多的支持,但事实证明,他的西方盟友并不比背叛他的党内同僚更加可靠。如今,戈尔巴乔夫并不指责西方国家当时未能提供足够的帮助(他知道重组改革的命运不取决于西方),但抨击了西方不能合理利用他的新政为世界带来的难得机遇,并责备他们将苏联社会走向民主的进程视为内部软弱的表现。

无论是改革后的苏联准备加入的“欧洲共同家园”计划,还是在欧洲大陆建立集体防卫新架构(包括可能的安全理事会)的想法都成为了泡影。倘若这些计划能实现,那么南斯拉夫的惨烈战争、甚至是目前乌克兰的国内激烈冲突都有可能避免。

这些事实表明,摧毁柏林墙容易,但放弃促成柏林墙的逻辑、消除将精心策划的仇恨作为政策工具的心理却很难做到。

重回俄美关系的冷战幽灵

曾经有形或无形的墙或壁垒依旧存在,新的隔阂也在出现。这表明:21世纪的政治——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都还没有准备好放弃偏见和成见。显然,这就是冷战被世界各地大量的“热点”冲突所取代的原因之所在。

戈尔巴乔夫认为自己在雷克雅未克、马耳他、华盛顿或莫斯科与美国总统的会晤是在埋葬传统的冷战形式。然而,如今这一退出历史舞台的形式正在迅速回到俄美关系中来。

在实行重组改革30年后的今天,如果俄罗斯社会还认为这是政治上的失败、甚或是颠覆性的反国家行动,那就意味着曾得到整个苏联社会积极支持的改革出发点—— 俄罗斯与世界历史重新融合和国家民主重建——或者是被误解了,或者是被有意识地拒绝了。同样遭到误解或拒绝的还有观点多元化、法治、国家领导人的公平选举、个人不受侵犯的权利、政治经济生活的真正竞争以及政府需对公众负责等理念。

| www.tsrus.cn/40585 |

本文为《透视俄罗斯》专稿

作者:安德烈·格拉切夫(Andrey Grachev), 曾任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的发言人。

文章中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编辑部立场。
《透视俄罗斯》网站及其所有方《俄罗斯报》拥有网页发布所有信息和资讯的完全版权。未经过《透视俄罗斯》网站编辑书面同意禁止转载。联系邮箱:info@tsru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