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Konstantin Maler
历史并未"终结"
东乌克兰前线不断恶化的局势引发了针对俄罗斯的一系列最新严厉声明,其中最突出的是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和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当前局势正在接近不归点。莫斯科如果不想站在"另一边",就应当立即收手。这种发言很有代表性。它不仅反映了眼下的乌克兰冲突,还体现了当前西方占主导地位的政治思维。
当代世界政治始于25年前,当时人们曾相信"历史的终结"到来了。这一尖刻隐喻现已被弃之不用,包括其作者、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他承认自己彼时的观点有误。但事实上,正是这种想法在很长时间内决定了美国和其他主要西方国家在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倒塌之后的行为。实践中,这意味着寻找所有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的传统外交不再被需要,因为存在着某种非谈判达成的、以西方的价值观和观点为基础的"天然正确"的决定。它已在同苏联的对抗中证明了其在政治、历史、道德、经济及其他方面的"正确性"。
显然,这一做法绝非所有人都能接受,因此要实现它就必须动用力量。即使不总是用到军事力量(但有时也用),但总是要用到政治、经济和宣传力量。尽管效果越来越差,但这并没有影响西方继续采取这一做法。
"放狠话"已成流行做法
乌克兰冲突已导致俄罗斯与西方的正面利益碰撞。双方积怨已久,只要回忆一下针对叙利亚问题的根本分歧即可,但那时并未像现在这样公开决裂。不需要与合作伙伴进行认真谈判只要他们无条件接受西方条件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俄罗斯这种级别的大国并不适用。俄罗斯出于原则不会接受西方压力,对制裁也有能力给予强力反击。
也许"不归点"的意思是指停止所有谈判和利益协调,开始实施惩戒措施,但如果我们将认真谈判理解为寻找各方妥协,而不是一方接受另一方条件的话,在乌克兰问题上本来就没有过任何认真的谈判。至于惩戒,这里就要说到冷战后的另一个政治悖论——话语和概念的贬值。奥巴马去年为巴沙尔·阿萨德划定"红线"一事极具象征意义。当时美国对大马士革发出最后通牒,但并未指望其执行。而当恐吓需要变为现实时,结果是美国对此既没有意志,也没有愿望,因为武力行动显然毫无意义。
另一个更突出的例子是北约。该组织不断接受新成员、向其提供安全保证并且真心以为他们永远不需要履行这种责任。北约1991年之后的悖论在于,其存续与扩张造成了对手(不光是俄罗斯,还有例如中国)日益深重的担忧,而其自身却从心理上疏远了参与大型冲突的能力。北约信誓旦旦地表示,其目标不是参与传统军事斗争,虽然其所针对的国家根本不信,但其成员国都信了,以至于现在他们很难转过这个弯来。这导致其内部出现新的混乱——中欧和东欧根本不信任自己的盟友,担心自己会在关键时刻被抛弃。
求同存异才是正道
如何理解巴罗佐口中的"不归点"?是欧盟与俄罗斯断绝关系吗?但这在客观上是不现实的,而且没有谁准备这么做。当然,制裁还会继续,以牙还牙将成为常态。报复的逻辑正逐渐取代任何理性的政治和经济考量,但就像没有所谓"历史的终结"一样,"不归点"是不存在的。
所有人都认为乌克兰冲突不可能通过军事手段解决。但遗憾的是军事成分是这类冲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便双方在最终用尽所有军事胜利的可能性后坐下来进行认真的谈判。这里不存在所谓"不归点",因为世界政治不是可以杀死对方的象棋,而是不断寻找平衡的过程。平衡总是动态的,但寻找平衡的努力至少可以带来暂时的宁静。
| www.tsrus.cn/367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