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势失控令各方束手无策
乌克兰局势已陷入僵局,乌当局无法应付混乱局势也无力解决经济问题,东部的"人民共和国"也无法将自己定位于在当地具有广泛民众基础的、负责任的力量,台前幕后的各种角色则无法缓解当前紧张局势。自二月下半月基辅发生悲剧事件以来乌法律已形同虚设。立法准则先是在革命压力下轰然崩溃,随后又被"既然你们可以,那么我们也可以"的反制原则所替代,从而在国家因历史文化差异而分裂的情况下导致两极化的迅速出现。"反广场(指屡屡发生政治示威事件的基辅独立广场——编者注)联盟"对"广场联盟"予以回击、民族主义集团滋生"反法西斯"团体、中央政府一家独大的垄断企图导致其他集团的疏远、乌克兰人民的自自决权在克里米亚事件中得到体现凡此种种的事件不断发生。旨在使事件回到合法范围内的民主程序(选举)本身就处于合法范围之外。
然而,不进行选举乌克兰最终会陷入法律真空。选举之前应进行诸如1989年波兰"圆桌会议"或制宪大会的民族和解程序,但选择代表的基础尚不确定。政治体系的崩溃和内部依托的丧失形成了一个漩涡,将外部一些大国卷入进来,对认为符合其利益的一方的呼吁予以回应。
俄无意继续"吞并"乌克兰
克里米亚的并入对于俄罗斯来说具有独特的历史和心理原因,事实上莫斯科的领土诉已求就此而止,下一个目标将是重建乌克兰,防止其变成一个具有团结一致的反俄情绪的国家。对东部活跃人士的支持与俄罗斯外交政策的总体方针相符。尽管有乌克兰东部有许多俄罗斯"代理人"的说法,但目前尚无切实的证据,而且决不允许破坏(东部地区)"自卫力量"的坚定意志并未被刻意隐藏。
"自卫"的失败将被视为克里姆林宫的失败。莫斯科将乌克兰东南部的反基辅运动视为乌国家构架重组中对乌克兰该地区和俄罗斯人民利益必须予以考虑的保障。然而,乌克兰国内立场的对立仅仅是一场大游戏的一个侧面。莫斯科面临着西方对其行为的强烈的敌意,俄罗斯与西方正在进入一个心理上类似于"冷战"的关系。尽管这暂时还只是惯性作用,但很快就将需要倾向于拒绝融入全球市场的国际关系体系的重组和经济模式的调整。克里姆林宫对经济后果预估到何种程度尚不得而知,但已考虑到西方的回应,而且损失也被确定为可接受范围内。莫斯科的目标是严格划定确定后苏联时期形势的"红线"以及在形成新的世界秩序出现的前夕提高自身地位。俄在克里米亚问题上的决心不仅表现了其情绪的严肃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为自己切断了退路。
美国取代欧盟冲在最前沿
欧盟乱了阵脚。在围绕乌克兰的冲突中欧洲无法找到自己的位置。强权政治并非其专长,独立立场则无论如何也无法形成。尽管从逻辑上来讲欧盟应采取最积极的措施解决乌克兰危机,但实际上却丧失了主动权。"冷战"后"老世界"已习惯于占据舒适的位置,对俄罗斯并无特别的恐惧,甚至还享受着与之合作带来的好处。但克里姆林宫的行动令欧洲震惊,唤起了其对二十世纪欧洲历史噩梦重演的恐惧——从世界大战和重新划分国境到核威胁下的体系分裂。
今年年初之前乌克兰政治尚不被核心人物所关注的美国也不得不专注于此,其原因并不在于乌克兰本身,而在于多年来美国首次遭遇到对其行动强硬的、毫不妥协的抵抗。华盛顿并未料到莫斯科会做出如此强烈的回应。虽然乌克兰事件之前俄罗斯就令美国头疼,但并非根本问题。如今,在美国人眼里俄罗斯即使不是十足的竞争对手,也具有扮演这一角色的潜在能力。
华盛顿不会去理解乌克兰国内政治的明争暗斗,因此采取的措施清楚明确。有一个即使不完美但喜欢民主的对抗暴君的当局和一些策动并意图成为"邪恶帝国"继承人的强盗。美国希望通过对莫斯科的制裁强迫其改变政策。这一机会微乎其微,因此不得不施加更大的压力。因为问题不在于乌克兰,而在于原则,因此对抗将会进一步加剧。
尚未形成的国际新秩序恐将被打乱
对俄罗斯的制裁或能产生长期效果。美国恐怕是第一次如此清楚地表明其是世界经济体系的主要管理者——维萨和万事达支付系统停止了对美国制裁下的金融机构的业务;全世界IT公司也准备终止与"不良"客户的关系。此类行动以前也曾采取过,但针对的都是无论政治还是经济上都远逊于俄罗斯的国家。
针对俄罗斯采取这一措施会使未与美国结盟的大国所面临的问题尖锐化:既然能如此轻易地在政治上影响全球经济体系以保证主导国家的利益,那该体系还能否指望?在全球贸易与金融脱离以及建立经济联盟取代统一规则的背景之下,这一制裁压力会刺激全球政治和经济多极化结构的调整。看着如此规模的画卷,很难想象这一切都是从小事开始的。不知半年前亚努科维奇(Victor Yanukovich)推迟与欧洲签署联合协议的时候是否能预见到,自己从瓶子里放出的是怎样的"魔鬼"?
| www.tsrus.cn/34123 |
需浏览俄文原文稿件,请登陆《报纸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