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海畔的西伯利亚公路最东端踏上向西的公路之旅后,你将会穿过数千公里的山区和针叶林。达到东西伯利亚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后,地貌就逐渐变得平坦,这就意味着你已进入亚洲的中心地带。和来路相比,这里的路况已大大改善,仅用一天时间就可轻松驾车从一座主要城市到达下一个目的地。
在驾车横贯俄罗斯的旅途中,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可以说是一个中间点。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被世界上最长河流之一的叶尼塞河一分为二;这条长河也成为这座城市最重要的一部分。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大桥和当地的季夫诺戈尔斯克水电站大坝的美景印在俄罗斯面值为10卢布的纸币上。
图片来源:Lori/Legion-Media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是个令人愉快的城市,在市区外斯托尔比自然保护区( Stolby)附近的一些酒店住宿是个不错的选择。乡村主题的雪花山谷酒店(Snezhnaya Dolina)配有游泳池、桑拿浴室、网球场、木屋(100美元一晚)或是房间(25美元一晚)。你可以把车停在这里,乘公交车便捷往返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主城区或附近的自然保护区。
地图上的西伯利亚公路通常沿着各大城市蜿蜒前进。早期的俄罗斯冒险家曾沿着众多河流横贯西伯利亚。因此,许多西伯利亚城市都随意分散在这些河道的有利地理位置上。后修建的西伯利亚公路也就在亚洲北部曲折铺展开,把西伯利亚所有的大城市都连接起来。
图片来源:Ilya Naymushin/路透社
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停留期间,你可以去游览叶尼塞河。这是俄罗斯境内的一大长河。萨彦环旅行社(Sayan Ring)将安排为期8天的河上游览(费用为3000美元)。游客们将乘客轮参观各处景点,其中包括流放列宁的小村庄、叶尼塞河的源头,还可去拜访会占卜的当地萨满巫师。
还能沿叶尼塞河一路北上前往北极地带。这条线路需要事先安排:只有拿到特殊的通行证才能进入河流尽头的偏远城市。这趟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到偏远的杜金卡河港的往返行程达4000公里,需要10天时间。西伯利亚旅行社(SibTourGuide)可以为你安排船舱。依照客舱等级的不同,旅行费用在80-380美元不等。
从雪花山谷酒店出发向东,驶入M- 54号公路,从环形交叉口驶上卡姆纳尼大桥(Kommunalny)。过桥后,直行进入温鲍姆大街(Veynbauma),在大街尽头左转上布良斯克大街(Bryanskaya)。继续行驶直至进入通往新西伯利亚市的M- 53联邦公路(需时11.5小时,行程800公里)。
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向西行驶,平原逐渐消失,库兹涅茨克山脉便出现在眼前,这是横贯俄罗斯的旅途中最后几处山势雄伟的山脉之一。进入山区的最佳入口是阿巴坎市的高速路南段(需时5.5小时,距克拉斯诺亚尔斯克415公里)。
六月是最佳的游览季节,山上会盛开遍地的野花,你还能看到熊和驯鹿。可联系西伯利亚远足旅行社(Siberian Trekking)了解详细信息。
库兹涅茨克山脉的另一侧就是位于托木河河畔的克麦罗沃市(需时7小时,距克拉斯诺亚尔斯克530公里)。坐落在M- 53号公路旁的克麦罗沃往往会被人忽视,但它有着相当迷人的市中心区。
图片来源:Yury Smityuk/俄塔社
克麦罗沃位于库兹涅茨克盆地,这是俄罗斯最大的煤炭开采区之一。1921年,一些美国社会主义者在列宁的支持下建立了库兹巴斯自治工业移民区,旨在快速开发当地的大规模工业项目。该工业区还在纽约成立了招聘中心,成千上万的美国人来到克麦罗沃,与当地的俄罗斯人一起生活、一起劳动,极大地提高了该地区的煤炭产量。
你可以在红山博物馆( Krasnaya Gorka Museum)花一个下午了解克麦罗沃的历史。这座博物馆矗立在风景秀丽的红色山岗上,那里可以俯瞰山下的城市和河流。博物馆讲述克麦罗沃煤炭开采业的故事,在一间地下室里还展示着矿工如何用矿镐开凿岩壁。
托木斯克市(需时3.5小时,距离克麦罗沃220公里)位于M- 53号公路以北100公里处。尽管有些远离主干道,但托木斯克却拥有着一些西伯利亚最古老的建筑,非常值得一去。
图片来源:Lori/Legion-Media
托木斯克市建于1604年,并迅速成长为重要的贸易中心。尽管为了加快发展当时还是村庄的新西伯利亚,后来修建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绕开了托木斯克市,但这并不影响这座城市的发展势头。托木斯克没有直通西伯利亚公路,但这座城市却非常值得一看:这里拥有西伯利亚的第一所大学,时至今日仍有相当庞大的学生数量。
沿着列宁大道游览市中心,在托木河边就能看到托木斯克国立大学的高大建筑、该市著名的契诃夫纪念像、完好坐落在这座现代化城市的历史建筑——小木屋。萨彦环旅行社的网站上有关于托木斯克游览的详细指南。
从托木斯克出发后不久就可到达新西伯利亚市( 需时4小时,行程260公里),这是俄罗斯的第三大城市。如果你是从日本海海岸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出发,当到达新西伯利亚时,穿越整个欧亚大陆的旅程就进行了差不多一半。
图片来源:Ilya Naymushin/路透社
| www.tsrus.cn/39995 |
本文为《透视俄罗斯》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