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苏联政府地下防御工事及神秘的地铁2号线

2013年12月26日
【 字号:
莫斯科流传着许多有关政府地下工事和秘密地铁的传说。《透视俄罗斯》将为您讲述有关俄罗斯首都军事交通的可信事实。
图片来源:PhotoXPress
图片来源:PhotoXPress
http://tsrus.cn/449399

扫一扫

未被隐藏的证据

二战结束后,莫斯科开始修建用于保护平民免受核打击后辐射伤害的地下掩体工程。但由于只有最高政府和军方官员才能做出拯救国家的决策和措施,因此他们需要战争时的特殊保护。城区各个地段开始秘密修建特殊的地下防御工事。为了能在遭到空袭时逃离城市,工程负责人还需要建造安全的交通系统。常规地铁由于防护水平低,并不适合,因此修建了将主要的政府工事指挥中心和地下指挥中心连接起来的"第二号地铁",其覆盖面可至市区郊外的大型工事。莫斯科市民将这套系统称作"地铁2号线"。

我们不是在这里泄露国家机密,因为能证明这些系统存在的信息都很公开。首先,在城市的各个地方都有竖井盖和通风口盖。莫斯科的地铁都是以"深孔"方式挖掘的,一条直径约20英尺(6米)深约200-230英尺(60-70米)的竖井会通到地铁线路施工的掘进面。然后,这条竖井既被用来运送挖掘机下降到掘进面,也被用于运出泥土。

施工完成后,竖井会被封闭,而当它打开的时候则意味着施工正在进行。上世纪70年代,红场附近就有这样一条竖井,在莫斯科国际展览中心(Gostiny Dvor)大楼建筑内,可以在克里姆林宫的全景照片里看到。现在,在中国城地铁站附近可以看到另一条竖井。很明显,这里的民用地铁施工已经是几十年前的事了。在郊外和市区范围外也有几处正在使用的竖井,而那里是没有地铁经过的。竖井和通风口破旧而看似废弃的外观有助于其保密性,同时,这些地方都有人严密看守,无法进入。

在莫斯科的地铁里也可以找到证据—在一些地铁站内有封闭的楼梯和闸门,通往"不明之处";还有著名的死胡同线路,从运动站到大学站的地铁列车上,在左手边就能看到。据业余探险者称,这条线路的末端在一扇巨大的门附近,那里被认为是进入地铁2号线的一个入口。了解内情的人士告诉《透视俄罗斯》记者,每个能进入地铁2号线的官员都只被允许进入整个系统的一个部分。因此没有人知道有多少层保密级别,也没有人了解整个系统有多大,也没有人掌握地铁2号线的整个平面图—因此想要解密整套系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斯大林地堡。来源:afisha.ru

斯大林地堡:亦真亦假

莫斯科有两个"斯大林地堡",游客只要预订导游陪伴旅游就可以很容易进入。第一个位于伊兹迈洛沃酒店附近,据说建成于上世纪30年代—实际上这个地方以前是物资存储区,在上世纪90年代装饰一新后成为一处旅游景点。第二个地堡靠近塔甘卡地铁站附近,这个才是真的,不过它和斯大林没有半点关系—是在斯大林死后才建成的。

这个工程是作为远程空军总部而建设的。它位于地下200英尺(60米)处,占地75,000平方英尺(约6968平方米)。60年代时,整座地堡配备了生存设施,储备的水和食物足以维持官员生活很长时间,但在80年代,其内部状况恶化,1995年时被解密。那个时候,整个地堡内只有钢墙板和密封门是原来的。不过这个地堡还是非常有意思的,其主进出井有一部电梯通往地堡层面,井口是一个20英尺厚的混凝土井盖,隐藏在一座带有盲窗的假的19世纪房屋内。井盖保护着竖井免受核爆炸冲击波的破坏,并能承受住航空炸弹的直接命中。现在,该地堡归一家私营企业所有,可以通过导游带领参观其中的"冷战博物馆",里面还能举办派对、宴会和展示活动,比如非常流行的电脑游戏"红色警戒3"的首次公示就在里面举行。

斯大林地堡。来源:afisha.ru

在最大的旅游景点中还会有应景的空袭警报,在每次的游览过程中都会拉响,游客还可以从地堡内对外国发动假的核导弹袭击。《透视俄罗斯》记者联系了地堡以前的导游维克多·B( Viktor B),请他向我们介绍了游客在听到假空袭警报时的反应:"大多数情况下是恐惧,尤其是妇女和儿童—不过在导游告诉游客警报是假的之后,恐惧感很快就会消失。然而还是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有一次,一位来自拉丁美洲的开朗女士在听到警报声后晕了过去;还有一次,一个成年男子在听到警报后尿了裤子"。不过正如维克多说的那样,"每个人对'导弹发射'游戏都很兴奋,尤其是美国人!"他们马上就开始"轰炸"自己的祖国。他们会说,"我们炸纽约吧!我们不在乎,因为我们是佛罗里达来的。"然而这样的笑话在冷战时期是不可想象的。感谢上帝,这个时期早已不复存在,但是真正的战略防御工事依然存在,而且据说运行状态仍旧良好。

能够承受核打击的地下防御工事;从克里姆林宫通往斯大林乡间别墅的汽车隧道;莫斯科地下机场和坦克隧道—所有这些都仅仅是谣传吗?是的,其中确有一定程度的夸大。但苏联政府的地下工事和交通网络的确存在。

| www.tsrus.cn/31087 |

本文为《透视俄罗斯》专稿

作者:格奥尔基·马纳耶夫(Georgy Manaev)

《透视俄罗斯》网站及其所有方《俄罗斯报》拥有网页发布所有信息和资讯的完全版权。未经过《透视俄罗斯》网站编辑书面同意禁止转载。联系邮箱:info@tsru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