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刚从学院或技术学校毕业的年轻专业人才而言,找工作并不困难。根据各部委或企业对特定专业人才的需求,他们在毕业前不久就会经由一个专门委员会分配到某企业或组织工作。
/ N. Maximov/俄新社
首个毕业生分配系统出现于1933年。苏联部长会议的法令禁止雇用非本专业的年轻专业人才,而且不前往分配的工作地点上班或自谋职业均被视为违法行为。根据这份文件,年轻专业人才必须在毕业安置机构工作(至少)5年。技校毕业生如果没有(至少)3年的生产工作经历,则无法进入学院继续学习。20世纪60年代,强制性工作期限缩短至3年。
/ Vladimir Perventsev/俄新社
瓦西里·阿克肖诺夫(Vasily Aksyonov)在自己的小说《同事》中曾这样描述毕业分配的时刻:“这一天,他们终生难忘。这一天,学生们集体缺课、逃课、服用镇定剂、欢笑、流泪......第一天就有几十名学生被分配到工作单位,还有成百上千的‘粉丝’。父母、妻子、未婚妻、熟人,还有来自低年级的同校生。”
年轻专业人才并非总是被派回其居住地工作,也会有被派往国内其他地区工作的情况。此外,雇主还必须为新员工提供住房。此外,还要支付交通费和行李运输费,发放现金津贴。如果前往远北地区或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这些专业人才还可领取每日津贴。
建筑工程师维尼亚明·德鲁日科夫(Veniamin Druzhkov)回忆起自己被派往机械制造厂工作的过程时说道:“我作为一名年轻专业人员,一名工业和民用建筑工程师,要飞往陌生的城市伊热夫斯克,开始一种我从未经历过的生活。我的行李箱里有开始独立生活的物品和必需品,口袋里有工作介绍信和‘搬家津贴’,上衣翻领上别着技术大学毕业生的徽章。”
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对改变以往的生活感到高兴。例如,1959年在列宁格勒,7000多名毕业生中有130人拒绝被分配。然而,与毕业生安置委员会的决定相违背也不能免除其需要按时上班的责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拒绝被分配或不到岗工作都属于刑事犯罪。在20世纪60年代初,年轻的专业人员只有在按分配工作数年后才能获得文凭。
/ Sergey Ptitsin/俄新社
瓦西里·阿克谢诺夫笔下的主人公感叹道:“埃德卡和我决定做邻居。我去奥伊米亚康,他去奥罗图坎。他答应请我吃熊肉!我想我会带一箱诗回来。结果,我被分配到一个治疗学研究生项目。再见了诗歌,再见了熊肉......和男人求婚一样,委员会的分配不容置疑。”
当然,也并不是每个人从学院或技术学校毕业后都要搬到苏联领土的另一端。例如,有孩子的女性会被安排在丈夫或父母常住地附近就业。同时,从大学或技校毕业的配偶双方通常也会被安排在同一座城市或地区工作。这些伎俩都是为了避免改变居住地,官员们对此感到非常愤怒。列宁格勒共青团列宁区委书记阿列克谢·基谢廖夫愤愤不平地说:“我甚至愿意嫁给彼得大帝的雕像,这样就不用被毕业分配了。”
分配工作并非人人都能“如愿以偿”。例如,如果毕业生能够顺利完成实习,他们就会收到个性化的分配申请。有些雇主则更进一步,会为特定的申请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工作分配。大学毕业后,他们会开始在曾被派遣学习的组织或地区工作。
/ Sergey Soolovyov/俄新社
从事蓝领工作的苏联公民可以无需通过任何分配委员会而找到工作。只要联系职业介绍所,致电公司人事部门,或者从报纸上剪下感兴趣的招聘广告即可。这些广告的内容是这样的:“我们急聘工人、装卸工、机械师、车工和一名工程技术人员到‘苏呼米仪器厂’工作”。或者像这样:“印刷厂需要一名排字工和印刷工”。
/ A. Zybin/俄新社
/ 彼尔姆文化馆
在当时,第一份工作成为一生唯一工作的情况并不少见。实际上,很多人从学生时代到退休都是在同一个地方。频繁更换工作和无所事事都是不受欢迎的,每个苏联人在工作时间都必须做有用的事情。
本文由《Russia Beyond》编辑部即TV-Novosti自治非营利机构项目准备
|www.tsrus.cn/68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