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2月推翻俄国君主专制的发起者是协约国盟友尤其是英国的论点流行至今。对英国阴谋动机的传统解释是,其希望除掉沙皇,尤其是皇后,因为她被疑与德国交好。换掉不受欢迎的沙皇,应当能保证俄国不会爆发大规模的革命风潮。
英国驻俄大使乔治·布坎南(George William Buchanan)被认为是主要阴谋家。末代皇后的密友、女侍从官安娜·维鲁博娃(Anna Vyrubova)在其回忆录中说:“皇帝陛下对我说,他从可靠的消息人士那里得知,英国大使布坎南先生参与了反对他的阴谋,就差在他的大使馆里就此事召开大公会议了。”这一猜疑令英国大使大为光火,并在回忆录中愤怒地否认了自己参与鼓动革命。
尽管历史学家们没有英国大使参与阴谋的任何证据,但英国还是在俄国革命中扮演了自己的角色。据认为,英国情报部门可能参与谋杀了沙皇家族的宠臣格里高利·拉斯普京(Grigory Rasputin)。后者被伦敦认为是“德国影响”的传播者,甚至是德国间谍。圣彼得堡历史学家安德烈·伊万诺夫(Andrey Ivanov)认为,“英国在彼得格勒的外交使团成员,或者与英国情报部门有关联者参与(谋杀)是绝对证据确凿的”。
革命起因的另一种说法也非常流行,即共济会阴谋论。上世纪初共济会成员在俄国政治生活中发挥了显要作用。1917年事件的中心人物之一亚历山大·克伦斯基(Aleksandr Kerensky)在其回忆录中表示,反对“君主制度的瓦解和临时政府的组建与谎言有关”,并称此类说法是“荒谬的”。
但是,即使否定共济会阴谋论,也很难否定政治共济会当时在事件中所起的作用。以推动进步发展为目标(包括通过政治改革)的共济会成员,包括许多有影响力的持反对思想的杜马成员。然而,该神秘组织在大规模人民抗议的条件下未能帮到政府,甚至共济会成员克伦斯基1917年7月领导政府也无济于事。“这个政治组织沦为沙皇制度反对派的工具之一,在沙皇被推翻后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历史学家奥列格·索洛维约夫(Oleg Solovyov)这样为共济会在俄国的影响力时代画上了句号。
另一个流行的阴谋论是布尔什维克利用德国金钱发动了1917年革命。布尔什维克党领袖弗拉基米尔·列宁及其战友1917年4月乘坐铅封火车途径当时的交战国德国返回俄罗斯,为这一猜疑提供了佐证。布尔什维克七月份在彼得格勒夺取政权的企图以失败告终后,临时政府指责其与德国相勾结,司法部则认为列宁涉嫌为德国情报部门工作。
这些指控逐渐偃旗息鼓后另一种说法则尘嚣之上,即德国希望俄国退出战争,为此播出巨款资助布尔什维克,这笔款项似乎达到数千万德国马克。许多西方历史学家对此有过描述。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一些俄罗斯同行也加入了这一行列。但一位俄罗斯历史学家指出,“证明(布尔什维克)从德国收受金钱用于发动革命的不容置辩的事实至今未有发现”。圣彼得堡很有声望的研究学者根纳季·索博列夫(Gennady Sobolev)指出,必须继续研究列宁与德国黄金的话题。他认为,无论柏林资助布尔什维克的历史悬案真相如何,毫无疑问俄国革命不是由德国人引发的。俄国革命有着“被第一次世界大战放大数倍的深刻内因”。
| www.tsrus.cn/657413 |
本文由《Russia Beyond The Headlines》编辑部即TV-Novosti自治非盈利机构项目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