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有意确保自己在叙利亚的存在与该国位于中国通往小亚细亚、经地中海前往欧洲,以及通向阿拉伯半岛的几条线路交汇处的地缘政治地位相符。2014年,中方推出的“新丝绸之路”计划是个全球性的交通网络,旨在促进中国与欧洲间的货物和人员流动。中方计划经叙利亚建设其中的一条“走廊”。2011年之前中方一直积极对叙利亚投资,但此后爆发的“阿拉伯之春”乱局使中方的经济利益遭受巨大损失。北京的反应是对阿萨德提供外交支持,同时避免与美国发生正面冲突。
《亚洲时报》(Asia Times)曾报道说,习惯于谨慎行事的中国企业对美国轰炸沙伊拉特机场惊惧万分。然而到了2017年夏天,中国认为当地局势已足够有利,可以展开投资谈判。7月9日在北京举行了“首届叙利亚重建项目洽谈会”,中国企业和叙利亚政府代表在会上讨论的主要议题就是投资,洽谈会大厅被挤得水泄不通。分析人士佩佩·艾斯科巴尔(Pepe Escobar)认为,中方准备投资叙利亚证明其认为叙利亚的血腥内战将在不久的将来结束。他说,“中国提前一年部署自己的战略”,正力图提前在战后的叙利亚占有一席之地。
俄罗斯战略传播中心主任德米特里·阿布扎洛夫(Dmitry Abzalov)接受俄新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希望获得重建被战火摧毁的叙利亚的有利合同。他说:“叙利亚可能没钱,不过一旦实现持久和平将会举行国际会议,国际社会将提供基础设施重建资金。”这样,北京提前占据一席之地将有利可图。阿布扎洛夫说:“中国不光是铺设铁路或架设输电网络,还要在施工中利用本国技术,这就意味着上述基础设施网络未来需要中国专家进行维护。这也可以称作是中国的长期战略。”
从地缘政治层面看,进入叙利亚对中国也具有重要意义。既然美国在中国周边国家不断表现出兴趣,中国自然会针锋相对。叙利亚地理上靠近美国的盟友土耳其和沙特。中国通过在这些国家边境附近开展项目证明自己正在挣脱美国试图强加于其的远东地缘政治锁链。
德米特里·阿布扎洛夫认为,中国进入叙利亚,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损害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利益。他说:“中国不太可能从阿萨德手中获得军事基地,更有可能的是主要限于经济层面的合作。这意味着莫斯科和北京的角色分工:俄方负责军事,中方负责经济。” 叙利亚方面则表示俄罗斯也可以参与其战后重建。叙利亚驻华大使伊马德·穆斯塔法(Imad Moustapha)7月表示,任何经济项目都会优先考虑俄罗斯、中国和伊朗。
| www.tsrus.cn/658449 |
需浏览俄文原文稿件,请登陆《俄新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