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之翼:一战时期国有飞机制造业发展

2014年11月13日
【 字号:
【《透视俄罗斯》消息】俄罗斯曾以世界主要航空大国的身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然而,由于本国飞机制造业发展落后,俄罗斯空军始终未能夺得制空权。其结果是——完全依赖外国进口。甚至在世界各地广受好评的俄罗斯纯国产飞机,例如“穆罗姆人伊利亚”(Ilya Muromets),也曾在组装过程中使用进口元件。
图片来源:俄塔社
图片来源:俄塔社
http://tsrus.cn/452987

扫一扫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俄罗斯政府决定重组军用航空业,以使飞机数量在1917年时达到300架。这一领域至关重要,因此沙皇直系亲属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大公受命成为空军负责人。早在1914年12月,俄罗斯已经创建了"穆罗姆人伊利亚"重型飞机航空中队,直接隶属于最高统帅部,曾拥有10架主战飞机以及若干架教练机。

为实验新机型不懈努力

参战之初,俄军装备主要为用于执行侦察任务的法国产轻型飞机,如"新港号-4"、"法嫚号"等。这些飞机的时速不超过115公里,只能携带30公斤以下负重。

除了这些比较陈旧的机型外,还有一些较为先进的飞机,如"莫拉纳·索尔尼埃L型"战斗机(Morane-Saulnier L),其时速能达到125公里,最高可拉升4000米,还有"Deperdussin"固定翼飞机、"穆罗姆人伊利亚"重型飞机,以及由德米特里·格里戈洛维奇设计的世界首架水上飞机,能够在水面进行起降。

然而,俄罗斯工业发展滞后导致其飞机生产数量和质量在一战期间均落后于英国、法国和德国。即使在情况最好的1916年时,俄罗斯所有飞机生产厂的月总产量也不超过30-40架,而且国产发动机生产完全停滞。甚至在俄罗斯自行设计的飞机上,包括"穆罗姆人伊利亚",安装的要么是进口发动机,要么是利用进口部件授权组装的发动机。

问题不仅仅是技术落后。俄罗斯军事将领对空军指挥没有概念,飞行员缺乏经验。其结果是,不断试验和不断出错导致空军仅在战争开始3个月时便损失了绝大部分飞机。

国家订单仍无力推动飞机制造发展

由于德国空军拥有几乎绝对制空权(1916年初,俄罗斯空军仅有360架飞机,而德军则拥有1600架飞机),国防部特别会议向国内飞机制造厂下达了生产战斗机的国家订单。根据这些订单,俄罗斯至1916年底共生产1384架飞机和1398台飞机发动机。

虽然这些措施减轻了来自德国空军的压力,但仍不足以使其完全消除。德国飞机仍然拥有数量和质量上的优势。俄罗斯空军损失持续增多。在国防部特别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上,有关各军团和集团军战斗机数量仅为199架且各要塞航空中队飞机数量仅余64架的消息使所有与会者大为震惊。

为了弥补各种战斗和事故损失,自1917年至1918年上半年,前线提出10065架飞机的军备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军事技术管理总局不得不承认,国内飞机制造业无法向前线供应如此数量的飞机。

20世纪初时,俄罗斯飞机制造业大部分为私有。这也是其在世界大战条件下无法规模化发展的原因之一。然而,当政府高层高度关注空军发展时,国防部决定建设大型国有飞机制造厂。飞机和发动机生产厂被决定建在赫尔松。各方期待这里将成为接受国家订单研制新型飞机的中心。然而,1917年2月国家政权体系崩溃,之后不久就发生了十月革命,这一切使得俄罗斯飞机制造业再次陷入长时间停滞。

| www.tsrus.cn/38075 |

需浏览俄语原文,请登录《俄罗斯星球》网站

作者:尼古拉·雷先科(Nikolay Lysenko), 历史学博士

《透视俄罗斯》网站及其所有方《俄罗斯报》拥有网页发布所有信息和资讯的完全版权。未经过《透视俄罗斯》网站编辑书面同意禁止转载。联系邮箱:info@tsru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