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为难得的是,与一般的旅游丛书不同,作者结合个人的兴趣爱好,用独特的视角,即苏联及俄罗斯邮票作为载体,来介绍其国情和旅游资源,凸显对俄罗斯了解的深度和广度。众所周知,邮票被称为“国家的名片”,可以通过它反映出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同时,作者还刻意对中、俄两国的一些资料数据和历史人物进行了对比,能够给读者深刻和新鲜的印象。
他在接受俄罗斯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我小的时候,我的父亲给了我一本集邮册,里面都是苏联邮票。从那时起,我就被这些色彩丰富、内容也很全面的邮票所吸引,对苏联邮票产生了深深的兴趣。当时了解外部的渠道不是很多,也是巧合,我从初中就开始学习俄语。那时就产生了更多了解苏联情况的愿望。中俄两国关系开始恢复后,有很多俄罗斯游客到中国旅游。我选择了到中国旅行社工作。同时,我一直没有中断集邮。刚开始做旅游的时候,我就想用汉语写一本书,介绍中国的风光、历史和民俗。自从做俄罗斯旅游后,我觉得找到了方向,前期主要是接待俄罗斯人,后来是组织中国人到俄罗斯旅游。我认为,不应仅是我自己要了解俄罗斯,也应该把我接触到的东西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在我印象中,所有来过中国的俄罗斯人都喜欢中国;同样地,凡是去俄罗斯旅游的中国人也都喜欢上了俄罗斯,每个人都怀着深深的俄罗斯情结,包括很多留学生和我们的父辈——他们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苏联援华期间,都学过俄语,有着深深的感情。”
谈到写《邮游俄罗斯》这本书的初衷时,刘莱春说:“2003年非典疫情暴发时,我所有的工作都停顿了,从那时起我开始准备这本书的写作工作,在这之前很多年我一直从事俄罗斯旅游信息的搜集和整理。我从03年开始动笔,但是那时的邮票种类还不是十分完整。由于我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希望介绍俄罗斯的世界文化遗产,而那个时候能反映这类题材的邮票很少,因此我感到很苦闷。此外,是否能够从邮票这一表面的东西中挖掘很多深层次的内容,我当时还不是特别清楚。后来,我通过收听一档介绍俄罗斯邮票的俄语广播节目,获得很大的启发。在广播的帮助下,我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书稿。我希望,喜爱收藏俄罗斯邮票的爱好者越来越多。现在,中国每年有很多的学生在学习俄语,完全可以通过邮票了解俄罗斯整个社会的历史文化。这样的话对他们和我们都非常有帮助。”
《邮游俄罗斯》不仅题材新颖,内容也很“给力”。例如,将圣彼得堡周边地区的名胜古迹囊括成“大银环”的概念,提升了原来仅限于“宗教朝圣旅游”的说法:书中收录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的俄罗斯24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是作者在收集大量资料基础上编译的。此外,对俄罗斯历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许多介绍,以及苏俄邮票上的中国名人的介绍均为国内前所未见。
中国人民对俄罗斯民族有着广泛的认同感,《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在中国已传唱半个多世纪,历久不衰,堪称国内最普及的“流行歌曲”;俄罗斯现代歌星维塔斯在中国有几百万歌迷;电视剧《我的娜塔莎》全国热播。同时,中、俄两国间还有着地缘上的交通交往优势。 中俄政府决定于2012年在中国举办“俄罗斯旅游年”,于2013年在俄罗斯举办“中国旅游年”。《邮游俄罗斯》的出版恰逢其时,是奉献给中、俄两国广大读者和游客的一份精致的礼物!
本文经过编辑,首次发表于“俄罗斯之声”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