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奥尔加·斯拉夫尼科娃(Olga Slavnikova),版权© 2006 |
2017年,俄罗斯将迎来伟大的十月革命胜利100周年纪念。作者在书中描述了可能将会以何种方式进行大规模庆祝。读者们可能马上会联想到奥威尔的《1984》,但随着阅读地深入就会明白这部小说不是简单的乌托邦。
小说中心讲述的是爱情故事。男女主人公在火车站偶然相识,但恋情也不乏刺激之处:他们每次见面仅约定下一次的见面,而且必须是在新的地方。如果其中一人未能赴约,那么他们将永不再见,因为他们彼此并不知道对方的地址,甚至真实姓名。
然而,即使是在《2017》中,爱情也只是一条情节脉络而已。事实上,小说讲述的是一场闹剧如何演变为大规模流血冲突,而占据全身心的热情终将被空虚和冷漠所代替。
《萨尼卡》
扎哈尔•普列平(Zakhar Prilepin),版权所有© 2006 |
很难说,作者在自己的作品中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对百年巨著高尔基的《母亲》进行了有意识地模仿,但二者相似之处非常明显,无法对其视而不见。
在普列平的小说中,普通人是中心主题之一。与高尔基的小说一样,主人公的母亲成为普通人的主要化身。这位命运凄惨、为生活所迫为微薄收入辛苦工作,以及不理解儿子革命志向的母亲,的确是小说中最高大的形象。
也许,与高尔基《母亲》相比,普列平小说最突显的是那种永无止境的绝望感。一群年轻人在可怕的谎言氛围中“诚实”为人处事,他们所感觉到的那种令人窒息的苦闷情绪蔓延整部小说。新一代革命者出现了,但是他们却没有脱离眼前的环境奔向新生。他们只渴望一样东西——死亡,认真地死亡,并将这个虚伪、丑陋世界中的一部分也带入坟墓,而这正是小说结尾发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