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期,中国观众才开始接触和了解欧洲经典芭蕾舞艺术。当时,包括莫斯科大剧院主唱叶卡捷琳娜·格利采尔在内的俄罗斯演员到中国进行巡演。在巡演过程中,格利采尔女士对中国舞蹈造型、折扇和手势动作等进行了研究和借鉴。这些经验对于她日后的演出很有帮助。此后,她曾在苏联芭蕾舞剧《红罂粟》中扮演女主人公桃花。这部剧目在中国的一个港口城市进行演出,之后在大剧院的演出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时,苏联和社会主义中国之间已经建立起友好关系,其中也包括在文化领域提供帮助和支持。
为了帮助中国经典芭蕾舞发展打下坚实基础,1954年,苏联向中国派出了芭蕾舞教师。中国人经常会怀着特别的感谢之情回忆彼得·古谢夫。这是一位天才的舞蹈家和芭蕾舞剧导演,曾编排了中国首部芭蕾舞剧《美人鱼》。可以说,这就此为北京舞蹈学院的成立奠定了基石。当时,他为学员们布置了似乎无法完成的任务,比如4年级学生需要排演高难度的世界芭蕾舞剧《天鹅湖》。然而,中国大学生以超乎寻常的接受能力和勤奋学习的精神出色完成了这一任务。
当时的大学生、现任北京舞蹈学院教授肖苏华说:“我当时的水平,和现在的17岁学生们是无法相比!目前,中国国家芭蕾舞剧院所面临的任务完全处于另一个高度。”他表示:“对于中国舞蹈艺术和中国芭蕾舞来说,找到新的道路和发展方向非常重要。我认为,保持表演的独特性是我在北京舞蹈学院奋斗的目标。需要用自己的方法、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想来进行表达,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1965年,当中国的芭蕾舞刚刚步入正轨的时候,中国爆发了文化大革命。欧洲芭蕾舞经典剧目早禁演,但俄罗斯学派已经深深扎根与中国的土壤。甚至在那个复杂的年代,经典芭蕾舞也找到了时代所赋予的用武之地,比如著名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再次迎来了外国芭蕾舞团到访。与此同时,中国芭蕾舞演员也开始频繁参加各种国际比赛。2011年,北京舞蹈学院首次组织了芭蕾和舞蹈演员国际大赛。
对此,评奖委员会俄方成员鲁斯兰·普罗宁表示:“中国目前在芭蕾舞领域发展得非常快。在比赛中,我们看到为数不少的有才华的年轻舞蹈演员,这也说明了它的受欢迎程度。将来,如果一切顺利,我想,这些孩子的名字将载入世界芭蕾舞史册。”
中国人常说:“吃水不忘挖井人”。中国民众和芭蕾舞蹈艺术家会永远记忆这门艺术中的俄罗斯之根。
本文经过编辑,首次发表于“俄罗斯之声”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