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洛丽塔:作家纳博科夫诞辰125周年

2024年4月22日
【 字号:
【《透视俄罗斯》消息 】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纳博科夫(Vladimir Vladimirovich Nabokov)是俄裔美国作家、翻译家、文学评论家。他也是文学史上最具争议的小说之一《洛丽塔》(1955)的作者,这部小说使纳博科夫成为世界著名作家。
Vladimir Nabokov
来源:Press Photo
http://tsrus.cn/680049

扫一扫

著名作家、诗人、翻译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出生于1899年4月22日,今年是其诞辰125周年。弗拉基米尔来自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在俄罗斯最富有的家庭之一长大。他的父亲也叫弗拉基米尔,是位律师、著名政治家,立宪民主党领导人之一,国家杜马成员。母亲叶莲娜·鲁卡维什尼科娃来自一个旧礼仪派采金矿主家庭。纳博科夫的家庭讲三种语言:俄语、英语和法语。画家马克·夏加尔的老师姆斯季斯拉夫·多布任斯基给纳博科夫上绘画课。纳博科夫在家接受教育,“学会英语阅读比俄语还早”,并擅长画画。七岁时,纳博科夫对昆虫学产生兴趣。他回忆说,这个爱好来自于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老师给他看了一只浅黄色蝴蝶,它是被人用帽子抓住的,然后关进衣柜。这只蝴蝶本应在夜里死去,但第二天早上,它透过敞开的窗户飞走了。 

迁居

1917年,纳博科夫一家被迫逃往克里米亚,父亲成为当地政府的司法部长,年轻的弗拉基米尔准备加入志愿军,但红军很快进入克里米亚。1919年4月,在布尔什维克占领克里米亚之前,纳博科夫一家永远离开了俄罗斯。他们先到土耳其,后经希腊和法国到达英国(1919年)。纳博科夫进入剑桥大学,先学习昆虫学,后转入文学。在伦敦生活一年后,弗拉基米尔的父母搬到柏林,父亲和约瑟夫·黑森一起创办了《鲁尔报》。第一期报纸1920年11月出版,内容包括伊万·蒲宁的短篇小说和青年纳博科夫的诗歌。二十世纪20年代初,柏林成为俄罗斯移民的中心,聚集了30多万俄罗斯作家、外交官、艺术家和政治家,约有100家俄语出版社和大量书店,被称为俄罗斯移民的文学之都。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也进入文学界。剑桥大学毕业后,他搬到柏林,加入作家和艺术家协会,成为秘密文学俱乐部的组织者之一。其间,他积极从事翻译工作,写诗。在整个柏林和欧洲生活期间,他积极在俄罗斯移民出版物上发表作品,包括他父亲创办的《鲁尔报》。1922年3月,老纳博科夫在临时政府前外长帕维尔·米柳科夫讲话时被刺杀。父亲的死震惊了纳博科夫。1923年,他在柏林出版两本诗集:《山路》和《葡萄串儿》,并在这个时期发表了一些剧本。整个移居欧洲时期纳博科夫都以西林的笔名出版俄语作品。

1923年,他遇到未来的妻子维拉·斯隆尼姆,并与其共度余生。因遭到维拉父母的反对,他们是秘密结婚的。婚后不久,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完成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玛申卡》。1926年2月,小说由柏林斯洛沃出版社出版。纳博科夫获得名气,被誉为年轻一代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二十世纪20年代末,他陆续出版小说《防守》(1929年)、《暗探》(1930年)和《荣耀》(1932年)。他的许多作品充满对任何极权主义政权的尖锐批判,如短篇小说《暴君的毁灭》(1936年)、《斩首之邀》(1935-1936年)和《天赋》(1938年)。纳博科夫对俄罗斯的怀念极其强烈,这体现在他的所有创作中。但他不接受苏联极权主义政权,并亲自和通过小说主人公之口多次说过,大多数像他这样的人,都是“列宁化俄罗斯”的被驱逐者和逃亡者。 

移居美国

1937年,纳博科夫像许多俄罗斯人一样,携妻儿举家搬到法国。1940年战争爆发时,他们又从法国搬到美国。在美国,纳博科夫在不同教育机构教授文学,曾经的俄罗斯作家西林变成了用英语写作的美国作家纳博科夫。纳博科夫曾在韦尔斯利学院、康奈尔大学和哈弗大学讲授俄罗斯文学和世界文学。他为学生们介绍普希金、莱蒙托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果戈理和托尔斯泰。对文学和作家的独特看法,使他在学生中获得口碑,他的课总是人满为患。

上世纪40年代,纳博科夫一家经常搬家并寻找工作和住所。有一段时间,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希望继续出版俄语作品,但很快就被迫只用英语出版了。在美国生活的20年里,他用英语写了小说(对纳博科夫来说用英语写小说是痛苦的,作者视其为一场深深的“个人悲剧”)《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实生活》《其他海岸》《普宁》,当然还有立即成为畅销书并给他带来世界声誉的《洛丽塔》(1955)。这部小说的名字来自主人公,一名12岁的美国女中学生。

《洛丽塔》引起的喧嚣令作者声名鹊起。这部小说占据畅销书排行榜榜首很长时间,其电影拍摄版权价值15万美元。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说,这是他最喜欢的一部小说。《洛丽塔》的成功让纳博科夫获得了经济独立。继《洛丽塔》之后,他又写了《微暗的火》(1962)、《阿达》(1969)、《透明》(1972)和《看那些小丑!»(1974)。 

《洛丽塔》之后

1960年,纳博科夫再次移居欧洲,在瑞士日内瓦湖畔度假胜地蒙特勒度过余生。其间,纳博科夫将普希金的《叶甫根尼·奥涅金》译成英语,并附上评论;为英语读者翻译了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和俄罗斯史诗《伊戈尔远征记》。1963年到1966年,纳博科夫连续四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但最终未能获奖。1977年,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在他最喜欢的活动捕捉蝴蝶时摔倒。他在1900米高的山坡上滑倒并摔下,没有骨折,但住院接受了手术。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977年7月2日去世,葬在瑞士蒙特勒的克拉伦斯公墓。他生前是著名俄语和英语作家、翻译家、文学评论家,多年被迫移居国外,直到上世纪80年代,祖国的广大读者才有机会了解他。1986年,苏联首次出版纳博科夫的作品(长篇小说《防守》)。

本文为《透视俄罗斯》专稿

| www.tsrus.cn/680049|

作者:爱丽娅·洛桑(Eleonora Lossan)

《透视俄罗斯》网站及其所有方《俄罗斯报》拥有网页发布所有信息和资讯的完全版权。未经过《透视俄罗斯》网站编辑书面同意禁止转载。联系邮箱:info@tsru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