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Chekhov)的戏剧是20世纪初期至20年代全球戏剧领域的突破之作。其情节不同于那个时代的传统戏剧,更重视独特的心理深度。契诃夫并不表现主角救赎的唯一真正路线;而是将观众引入对角色日常行为的研究,并鼓励观众做出自己的判断。
契诃夫与易卜生(Ibsen)、斯特林堡(Strindberg)、萧伯纳(Shaw)的作品为“新戏剧”的崛起奠定了基础,成就了世纪之交戏剧界的一个重要流派。一些杰出的剧作家尊称契诃夫为心理剧之父。例如,萧伯纳称自己的戏剧《伤心之家》是一部“俄国风格的英国主题幻想曲”。
田纳西·威廉姆斯(Tennessee Williams)极为喜爱《海鸥》,希望能在有生之年以自己的阐释将其展现在舞台上。这部戏剧同《三姐妹》《樱桃园》一道被翻译成80多种语言,在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美国等国家都有着多版本的演绎。
安东·契诃夫。图片来源:公开来源
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Konstantin Stanislavsky)的名言“我不相信!”成为全球戏剧界的经典。作为莫斯科艺术剧院的著名导演和创始人之一,他是演员们的严厉“教练”。他的表演体系指导演员“代入角色的生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让表演者一步步地分析人物角色,在自我的生活体验中寻找相似性,然后在舞台上将人物再现出来。
他的表演教学体系从问世以来的上百年历史里,一直为众多表演学校所使用。许多影视明星都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忠实追随者,从凯拉·奈特莉(Keira Knightley)到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Benedict Cumberbatch)都是如此。
米哈伊尔·契诃夫(Mikhail Chekhov)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学生和追随者,但他的体系往往与他“老师”的信条相悖。契诃夫尤其建议,一个出色的表演者需要有超然感:在诠释角色时,演员必须严格复制人物,仔细审视自己的演技,并检查自己是否表演得自然,而不是将自己与角色混为一谈。
如今,契诃夫体系有时会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系更受欢迎,如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和杰克·尼科尔森(Jack Nicholson)就运用了他的方法。美国甚至成立了契诃夫表演技巧传授协会。
弗谢沃洛德·梅耶荷德(Vsevolod Meyerhold)创造的独特戏剧在广场表演中取得了成功。这就是后世所称道的怪诞戏剧,其表演视觉效果强烈、肢体动作鲜明而又复杂,将舞蹈、马戏、对舞台空间繁复的场景设计结合了起来。他执导的一大成功作品就是基于马雅可夫斯基(Mayakovsky)的戏剧改编的未来派作品《宗教滑稽剧》(Mystery-Bouffe)。
梅耶荷德还制定了一套有关与演员合作的体系,这就是著名的“生物力学”。该论述成为布莱希特(Brecht)戏剧理论的出发点之一。关键因素是角色的身体动作。艺术家首先应掌握角色固有的肢体语言——通过精确的动作来寻找演员与角色的心理共性。
图片来源:公开来源
佳吉列夫(Diaghilev)的芭蕾舞巡回演出季在1910-1920年代的欧美取得巨大成功,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这位剧团经理的品味和才华。他将芭蕾舞明星集聚成星光四射的剧团—— 其中包括安娜·巴甫洛娃(Anna Pavlova)、巴兰钦(Balanchine)和尼金斯基(Nijinsky)。
除了令人惊叹的舞蹈技巧之外,芭蕾舞巡回演出季还在俄罗斯先锋派主要代表人物的参与下,为世界带来耳目一新的舞台布景及效果。亚历山大·贝诺伊斯(Alexander Benois)、娜塔莉亚·冈查罗娃(Natalia Goncharova)、米哈伊尔·拉里奥诺夫(Mikhail Larionov)、瑙姆·加博(Naum Gabo)等众多艺人都在舞台上表现了自己的创新理念。后来,志同道合的西方创新派也加入进来,其中就包括马蒂斯(Matisse)、毕加索(Picasso )和可可·香奈尔(Coco Chanel)。
图片来源:公开来源
| www.tsrus.cn/41331 |
本文为《透视俄罗斯》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