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版本
2024年11月04日![中国内地版本](http://cdn.tsrus.cn/web/zh-rbth/images/2024/11/04/2024_11_gt_all_first_page.png)
进行这项研究的想法是对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社会舆论调查资料进行对比。
社会舆论基金会项目经理拉丽萨·帕乌托娃(Larisa Pautova)介绍说:“只看到自己时,你的感想可能是失真的,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受访者和其它国家受访者的现实生活处境进行了解。我们请乌克兰同行帮助尽可能提供乌克兰有代表性的调查资料,并将其与俄罗斯的进行对比。”这位俄罗斯社会学者指出,这是不容易做到的:高质量的研究不多,而且很昂贵。俄罗斯和乌克兰的问卷形式彼此也不相同,不是总能成功将其进行归类。拉丽萨·帕乌托娃指出:“但是某些交叉部分还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俄乌两国社会学者有着共同的起源,即鲍里斯·格鲁申和尤里·列瓦达学派。”
但调查中没有交叉的部分也成问题。帕乌托娃说:“有时甚至同一张问卷的答案都是矛盾的。”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的问卷答案中经常缺乏连贯性。帕乌托娃介绍说:“我们和乌克兰的社会意识处于动荡状态。意识中奇谈怪论的存在是不稳定时期的典型现象。”
帕乌托娃早在2006年起就开始对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的稳定意识进行研究。那时她首次发现了区别。在表面生活方式相似的情况下两国面临问题的异同有了变化。乌克兰持久的经济困境令当地居民对自己的财务状况非常不满意。由于来自高加索地区的恐怖威胁和局势俄罗斯人担心的首先是自己的生命。这就说明两国受访者为什么会对稳定有不同的理解:俄罗斯人总在想,国家什么时候能稳定下来;乌克兰人则认为,他们的“贫困性稳定”一直存在,但完全不是他们想要的。拉丽萨·帕乌托娃说:“结果我们发现,对稳定的态度始终有严格的语境:它在俄罗斯被看作幸福,在乌克兰则被与经济停滞联系在一起。”
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观点的差别一方面可以用两国人民生活在苏联解体后的条件下来解释;另一方面可以用历史的特殊性来解释。对乌克兰来说亲属关系有很大的意义,农村居民占很高比例和贫困的经济状况可以解释这种关系。俄罗斯人之间的横向联系则经常被帝国官僚传统压制。帕乌托娃认为,人更多的是把希望寄托在国家机器的强大上,而不是寄托在社会圈子的能力上。
拉丽萨·帕乌托娃指出,很难确定强加给受访者的认知的比例现在有多大。她说:“我们说是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乌克兰则说是吞并。于是这样的形式被写入社会学者的问卷中。想搞明白哪部分认知符合人的个人经验、什么又是强加给他的,需要长时间地与之进行交谈。这按照标准的社会调查要求是不可能的。”
俄罗斯人对不久的将来与乌克兰的关系可能会改善的信心让拉丽萨·帕乌托娃感到忧虑不安,因为同样的调查资料显示,乌克兰对此人更加悲观。
| www.tsrus.cn/40985 |
需浏览俄文原文稿件,请登陆《生意人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