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自由的共同发展 大欧亚地区的技术合作

2025年10月24日
【 字号:
大欧亚地区从俄罗斯远东地区延伸至中亚和东南亚,代表着一个多样化的国家群体,这些国家致力于摆脱意识形态同质化前提下实现自由的共同发展。非政府组织CyberPeace创始人兼全球总裁维尼特·库马尔撰文指出,近年来欧亚地区出现技术合作不断加深趋势。这不仅源于地缘政治不稳和经济制裁压力,还源于各国对数字主权、集体安全和共同繁荣有意识的战略追求。
评论
Eurasia
来源:Vineet Kumar/Valdai club
http://tsrus.cn/684429

扫一扫

今年1月7日,世界经济论坛发布《2025年全球合作晴雨表》(第二版)。其时正值地缘政治关系极度不稳、长期对抗引发多场战争之际。世界经济论坛总裁兼执行董事博尔格·布伦德说:“该‘晴雨表’显示,合作不仅是解决重大经济、环境和技术问题的必要手段,而且当前相对动荡的条件下具有可行性。” 

拓展欧亚合作矩阵

全球互动格局中,作为超大陆的大欧亚地区是关键地缘政治力量,吸引国际关注。包括“一带一路”倡议、欧亚经济联盟、东南亚联盟及上海合作组织在内的新型制度性架构,正勾勒出地缘政治前沿。不断发展的“大欧亚”概念,代表着从以西方为中心的全球化向基于区域主义、数字主权和国家优先事项的多极化秩序的战略转变。大欧亚地区从俄罗斯远东延伸至中亚和东南亚,代表着一个多样化的国家群体,这些国家致力于在摆脱意识形态同质化的前提下实现自由的共同发展。

欧亚经济联盟是大欧亚框架内最重要的国际组织之一,成员国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亚美尼亚和吉尔吉斯斯坦。该联盟致力于拓展数字贸易倡议,改善区域互联互通、加速贸易流程和经济一体化。除数字签名和电子文档流转外,欧亚经济联盟贸易数字化转型还包括数字物流、跨境电子商务法律规范基础及贸易体系中采用先进技术,尤其是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据欧亚经济委员会预测,数字化将在2025年前为该联盟GDP每年贡献1%的额外增长。《2025年欧亚经济联盟数字议程》是界定联盟成员国及外部国家技术合作愿景的基础文件之一,目标是在区域内构建统一数字经济,并从中获得数字红利。 

欧亚经济联盟、上合组织及其他

上海合作组织包括十个成员国(白俄罗斯、伊朗、中国、印度、俄罗斯、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最初作为一个安全集团成立,但现在不再局限于此。2023年,印度提出的创建数字公共基础设施的想法受到媒体广泛报道。于是上合成员国开始考虑成立一个结构,由其制定各国开发的数字系统互联互通的统一标准。

作为对依赖西方技术所致脆弱性的反应,追求数字主权是欧亚合作的核心特征。此类变革的例子,包括中国打造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千帆星座”及俄罗斯努力构建的自主卫星集群。这些国家性系统不仅具有独立架构,而且有潜力成为欧亚共同数字主干网的节点。

名单远不止于此:跨阿富汗铁路不仅是对整个欧亚地区关系的精心重建,也是个交通项目和基础设施战略定向实施举措。国际南北运输走廊则是个交通项目向智能化、技术集成化基础设施转型的例子,旨在支持数字海关、物流平台和基于人工智能的路线优化。这些数字与物理基础设施的交汇点,为国际创新开辟了新机会。 

挑战

尽管欧亚技术整合势头良好,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在内的一些国家,由于在网络安全和人工智能领域发展滞后,对依赖中国和俄罗斯等大国的技术心存担忧。此外,由于机构众多,常出现职能重叠和协调困难。目前没有清晰的跨平台管理路线图。同时,国家安全与数字开放的矛盾,尤其是跨境数据流管控领域,给政策协调带来困难。 

结论

大欧亚地区技术合作正在构建全球数字治理新范式,在保持相互依存的同时重视国家主权。区域主体正利用更具多元性、模块化和主权导向的结构及对数据、基础设施和创新生态系统的管控,共同对抗全球化的单极逻辑。这并不意味着孤立主义。相反,大欧亚地区接受适应性机构、共同创建的技术平台和教育交流,标志着其正在从同质化转向全球化框架内“主权各自独立但相互兼容”的模式。

这一模式的生命力,将取决于共同标准、相互信任与战略自主能否在监管差异和基础设施不对称背景下共存。大欧亚不仅代表区域合作新模式,更可能成为强调数字自治的多极化世界秩序范例。

需浏览俄文原文稿件,请登陆《valdai》网站  

| www.tsrus.cn/684429| 

维尼特·库马尔(Vinit Kumar),非政府组织CyberPeace创始人兼全球总裁,维尼特·库马尔(Vinit Kumar),非政府组织CyberPeace创始人兼全球总裁

文章中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编辑部立场。
《透视俄罗斯》网站及其所有方《俄罗斯报》拥有网页发布所有信息和资讯的完全版权。未经过《透视俄罗斯》网站编辑书面同意禁止转载。联系邮箱:info@tsru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