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版本
2025年6月30日
分析显示,工业已不再是俄罗斯大城市经济的主要驱动力。人口25万至100万的城市中,92.5%的城市工业就业占比不超过10%;百万以上人口城市工业就业平均占比为2-6%,莫斯科、圣彼得堡和克拉斯诺达尔不超过2%。仅有四个城市例外:下诺夫哥罗德、彼尔姆、萨马拉和车里亚宾斯克工业就业占比为7-11%。尽管传统工业占比下降,大城市加工制造业并未萎缩,而是发生转型。这得益于自动化工业的发展,包括国防工业、“工业4.0”和进口替代战略。2017年至2023年,莫斯科、莫斯科州、圣彼得堡、列宁格勒州、下诺夫哥罗德州和鞑靼斯坦工业就业增量超过俄全国平均水平。这些地方贡献了全国工业就业增量的一半,同时实现了服务业、教育和创新制造业扩张。反过来,增长的主要限制因素是经济降温和央行高息。
小城镇(人口小于5万)工业就业占比明显更高,平均达17%,其中29个城镇达到25%或以上。同时,就业增长主要集中在采矿、冶金和食品工业。目前俄罗斯约有700家城镇骨干企业,雇佣当地10%以上的劳动力。其中的13%在小城市,83%在村镇和市级镇;四分之一的骨干企业从事资源开采,部分城镇采矿业雇佣当地30%以上的劳动人口。这些城镇经济状况与全球原材料价格和行情高度关联。此外,一些小城镇主要产业是机械制造、军工、电子(16%)、化学和制浆造纸工业(9%)、冶金(8%),工业就业占比或达20%。
调查的核心结论是:大城市及地区中心工业正按“工业4.0”概念转型。大型企业和集团正转向流程自动化,不断引进数字技术链,实施管理创新。部分城市制造业自动化成为应对制裁压力、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及提升产品质量的解决方案,并形成一种新工业模式,重点不仅是数量规模,还有智力潜力。工业产业集群工程师、IT人才和数字化解决方案开发者需求日益增长。调查报告说,小城镇尽管仍依赖单一企业,但情况正逐步改善。根据俄经济发展部数据,俄城镇骨干企业以外产业迅速发展,与骨干企业无关的公司数量增长两倍。就业人数增加,并且许多人仍采用定期轮换工作模式,降低了当地的社会和经济压力。
目前俄罗斯有321个城镇保留单产城市地位,但政府计划修订标准,将其减至218个,排除不属于核心聚集区的城镇。这一调整将更准确地界定单产城镇,仅保留真正依赖单一产业的地方。
城市化规划研究所调查表明,俄罗斯工业化正从数量增长模式转向质量转型。为此大城市需要发展服务、教育和技术经济;小城镇则应支持工业发展,聚集数字化、人才素质和可持续发展。未来发展的关键条件包括构建教育集群、支持创新创业、打造区域技术中心及维持工业与生态平衡。结合这些因素,才能实现可持续增长与全国各地均衡发展。
本文为《透视俄罗斯》专稿
| www.tsrus.cn/683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