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俄罗斯的意识形态实际上被表述为“俄罗斯——伟大的欧洲国家”。这一理念与俄罗斯西方化的总的历史倾向息息相关。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梅德韦杰夫,甚至早期的普京都属于亲西方派。早在苏联后期,趋同理念已经在社会精英中广为流行,并经常被在私下里讨论。在这些精英们看来,国家的未来在于实现与高技术的西方的一体化,新的地缘政治体制被想象成“北方富国”联合体。然后,俄美关系在叶利钦的总统任期末开始恶化(轰炸南联盟)并导致俄罗斯战略计划的修正。俄政治高层放弃了西方一体化的概念,开始谈论欧洲一体化。并且在其意识中,俄罗斯不仅仅是统一欧洲的一部分,而且是其潜在的领袖。
根据这一理念,国家管理实践的主要出发点应为展示俄罗斯以西方为样本进行改革的成绩。由此开始积极使用自由主义的华丽辞藻,其目的是向西方证明俄罗斯具有与其相似的价值观。为了达到同样的目的,还实施了一些相应的项目,其中最突出的一个例子是,按照博洛尼亚模式改革俄罗斯的教育体系,并在各教育机构实施青少年法。但到2012年总统选举时,“俄罗斯——伟大的欧洲国家”的理念设计已彻底失败。这一失败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一,欧洲及更广义的西方世界根本未接纳俄罗斯进入其圈子,并实际上否认俄罗斯与欧洲在文明上的相似之处;其二,以西方为样本的改革在俄罗斯未获成功,其在摧毁原有社会体系的同时,并未建立起新的体系;其三,大部分俄罗斯人未能接受西方化的思想观念。西方不肯接纳俄罗斯的原因则是,俄罗斯仍保留了其帝国野心和大国潜力(“普京的新帝国主义”)。
俄罗斯上层精英在其所接受的“伟大欧洲国家”的意识形态因素方面发生了分歧,并面临着必须在俄罗斯大国化与俄罗斯欧洲化之间做出抉择。这导致了社会精英的分裂。普京显然选择了大国化,其瓦尔代发言的内容清楚地证明了这一点。这一选择并不出人意料。我们已经见过许多大国设计,如大美利坚合众国、大不列颠王国(该国的名称就直接说明了这一点)、大中华(中央帝国)……因此,显然应该有大俄罗斯的设计。
采用大国概念,要相应展示已取得的伟大成就。普京时期的许多项目,其目的正是为了体现“大国”威望。根据大国逻辑,这些项目涵盖了国家定位的所有方面:技术大国(高铁项目、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项目、申办EXPO-2020世博会);军事大国(2013年举行苏联解体以来最大的军事演习);建设大国(连接符拉迪沃斯托克和俄罗斯岛的世界最大斜拉桥);科技大国(成立被描绘为俄罗斯硅谷的斯科尔科沃创新中心);伟大的建筑(普京时期建设了俄罗斯最大的八座建筑,其中最高的是摩天大楼“水星城市大厦”(338.8米),未来它将被“联邦塔”(385米)和“拉赫塔中心”(463.7米)超过);伟大的俄罗斯传统宗教信仰(后苏联时期兴建了俄罗斯各种传统宗教的最大寺院,有东正教的“基督救世主大教堂”(103米),六座欧洲最高的伊斯兰教清真寺,包括下卡姆斯克的大清真寺、格罗兹尼的“车臣之心”清真寺和喀山的“库尔沙里夫”清真寺以及欧洲最大的佛教庙宇“佛祖释迦牟尼金庙”);文化大国(开放叶利钦总统图书馆、大规模庆祝一系列历史纪念日);体育大国(在喀山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上创下了一国获得奖牌总数的绝对记录、2014年冬奥会、2018年足球世界杯);地缘政治大国(通过欧亚经济共同体海关联盟实现苏联解体后的再一体化)。
所有上述项目都耗资巨大,其必然性可以在普京早在2004年表述的对“国家理念”的解释中找到——“在各个领域都具有竞争力”。这些项目正是如此,它们就像商标一样努力体现着俄罗斯的大国地位。但大部分项目的实施是与国家的现实情况相脱节的,不但未能成为俄罗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还不断抽走资金、加大地区间发展差距。俄罗斯目前的经济模式是整体系统化停滞,个别点位孤立繁荣。在此基础上是无法建成伟大的主权国家的。也就是说,预计将会出现寻找俄罗斯国家理念的新阶段。诚如普京在瓦尔代讲话中所言,在全国一致的基础上寻找新的理念是俄罗斯实现新的系统性突破的保证。| www.tsrus.cn/29387 |
本文为《透视俄罗斯》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