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的城市轮廓依旧以七座摩天大楼为主,它们是苏维埃政权的象征,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然而,这确实仅是冰山一角。在七座摩天楼等建筑下面,莫斯科修建了一座完整的地下城。这座地下城有着独立的交通线路、居住处、维生系统、以及传说和神秘故事。
冷战的回响:莫斯科曾兴建防空掩体
在二战结束之后、苏美展开军备竞赛之初,苏联的工程师和科学家接到命令,要在各大城市建造防空洞。当时有两类掩体:孤立的掩体是临时躲避处,地下深度只有5-6米;而内建筑形式的防空掩体一般位于公寓楼(如斯大林时期的一些大楼里都有相当宽敞的掩体)、学校、医院、工厂、车站等建筑下面,足够数百人生活两三天。这种防空掩体可深达地下20米,出入口都以双层密封门保护。孤立的掩体容易被人发现,因为其通风井和出入口都高出地表;而内建筑形式的防空掩体将出入口设在建筑物的地下室,能够掩人耳目。
这类防空掩体配备维生设施,如柴油发电站、空气过滤与富集系统、淡水和药品供给(若掩体未在使用中,则不储备食物)。此外,掩体内还备有防毒面具、化学防护服、斧头和铲子,以便躲入掩体的民众在核爆炸后能穿越辐射环境逃生。在常规的民防讲座上,苏联的成年人和学生也会学习如何使用防空掩体内的设施。事实证明,这些讲座对学校的孩子们而言,非常实用;并且他们很快学会了如何潜入并突袭掩体。庆幸的是,这些掩体从未真正投入过使用,所以现在大部分防空掩体都成了存储室、健身中心、音乐工作室等。不过,仍有一些掩体能良好工作,并处于随时待命状态。一些保存下来的掩体还经常争夺"本区装备最精良的防空洞"的头衔,只不过这种比赛都是秘而不宣的。二战时期的防空洞相对而言较新,因为莫斯科地下建筑的历史可追溯到中世纪时代。
沙皇的宝藏:克里姆林宫密道实难破解
莫斯科首个用于保卫克里姆林宫的地下设施建于15世纪后期。当时军事冲突频繁,城市的重要堡垒需要加固,以便承受长时间的围攻。这一强化工程得到亚里士多德·菲奥拉万蒂的协助。这位意大利建筑工程师在欧洲遭遇指控伪造后,便应俄罗斯之邀前来工作。菲奥拉万蒂因修建圣母安息大教堂而在俄罗斯名声大噪。很多人认为,他也为克里姆林宫设计了地下城的规划。
克里姆林宫的大多塔楼都有宽敞的地下室。当克里姆林宫遭到围攻时,地下室可作为补给品的存储区。有些地下室还有通往围墙外部的秘密通道,这样守军就能获知外部消息和补给弹药。此外,还有隐藏的水井向被围困的军民提供淡水。更为重要的是城墙下面的通道。铜墙铁壁的克里姆林宫可能会因某段城墙遭到破坏或炸毁而被攻克,而守军能借助这些通道(被称为"顺风耳")来侦查敌人的挖掘工作。在20世纪,人们曾在克里姆林宫的地下城寻找过伊凡雷帝的图书馆,可是无功而返。由于大部分的通道因塌陷和侵蚀被堵,克里姆林宫地下的大部分空间至今仍是未知之谜。
被引入地下管道的莫斯科涅格林纳亚河。来源:Wikipedia / Skyfi
自然的馈赠:暗河涵洞为探险家所钟爱
莫斯科主要的地下设施都出现在19世纪初。涅格林纳亚河是Mary'ina Roscha地区的地上河,从地下河道流入莫斯科市中心并汇入莫斯科河。这条河流后来成为莫斯科最主要的地下通道。在19世纪70年代,俄罗斯著名记者弗拉基米尔·基里亚洛夫斯基探索了涅格林纳亚河的地下河段,他是首批公开描述在地下河道所见的人:地道潮湿的砖墙覆压在厚厚的淤泥下,大量的垃圾堆积成粘稠的烂泥层,其深度足以使人陷入而难以脱困。当时的涅格林纳亚河满是城市垃圾,经常溢流,这个问题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彻底解决。
垃圾清除干净后,涅格林纳亚河开始得到新游客的青睐:中年或青年探险家非法闯入地下河段,寻找新的体验和刺激。《透视俄罗斯》和他们中一位昵称"皮拉"的年轻女子取得联系。"皮拉"出于审美兴趣和对古建筑的喜爱才去探险。正如她所言,涅格林纳亚河和市中心的大部分地道现在都得到了深入研究,相对而言还算安全。在那里,探险者更多会碰上趣事或一群醉汉,而不是地下怪兽。"有一次,我们走在市中心狭窄的砖砌地下通道里,发现墙上有个木制的窗户。而窗子后面有个女孩坐在马桶上。 这个窗子正对着她家的厕所!幸运的是,女孩子没被吓到,也没把我们赶走。相反,她还给了我们一瓶水。"
除了涅格林纳亚河之外,莫斯科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狭窄的地下河。皮拉介绍到,当代"挖掘者"们面临着和基里亚洛夫斯基当年同样的问题。"河里仍然满是垃圾,有时里面雾气浓得几乎看不到自己的腿。你必须配备手电筒、防化服,绳索,而且必须和一群朋友一起行动。在下雨和河水溢流时,探索这些河道非常危险,你可能会被汹涌的河水淹死。"
| www.tsrus.cn/30779 |
本文为《透视俄罗斯》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