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版本
2025年6月30日
骆驼早在公元前9世纪就被人类驯化,但许多世纪后才开始用于军事目的。表面看,这种动物似乎并不适用于战争:它奔跑速度缓慢,最高仅13公里/时(马赫里品种可达23公里/时),奔跑时迅速疲劳,完全不会游泳,无法学会攻击、撕咬或踩踏敌人。但与其他动物相比,它又拥有多项优势:可长达一个月不进食、一周不饮水,能驮运相当于自身体重一半的货物,即超过350公斤。凭借宽大的蹄子,骆驼在松散的沙土和碎石表面行走不会下陷,能在70°C的地面上卧躺。浓密的毛发既能抵御严寒,又能隔绝酷暑,毛茸茸的睫毛和狭窄的鼻孔让它不怕沙尘暴。此外,骆驼能食用任何可见植物,甚至能饮用苦涩的咸水。俄罗斯自18世纪起开始使用“军用”骆驼,以双峰驼为主(更耐寒)。当时主要看重它们的体力及敌军马匹见到骆驼就会受惊逃跑的特点。
苏联工农红军1942年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开始正式征用骆驼。 / kulturologia.ru
1942年爆发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联伟大卫国战争及整个二战史上最惨烈的战役之一。红军人员和装备遭受巨大损失,前线急缺汽车和马匹,它们被积极用于运送物资、弹药和火炮。苏联工农红军决定征用骆驼。被选中的是生活在苏联中亚地区和卡尔梅克的双峰驼,即Camelus bactrianus。它们相比骡子和马匹具有明显优势:从一个阵地向另一个阵地运送一门火炮,至少需要3对马匹,骆驼则只需4头。在南方战线,骆驼为红军运送燃料、弹药、水、食物,甚至受伤的士兵。“骆驼部队”有1000头骆驼。它们每天行进达50公里,整个战争期间运送的物资不少于1.2万吨,相当于134辆重型卡车的运量。
斯大林格勒战役后,红军更积极地将骆驼用作军用役畜。 / kulturologia.ru
法西斯军队在斯大林格勒遭遇惨败,红军骆驼堪称功臣之一。此后,来自卡尔梅克草原的骆驼跟随部队向西推进。这支特殊的“骆驼分队”被编入第一近卫集团军,几乎所有骆驼都被分配到陆军后方部队。

一些参战骆驼给士兵留下深刻印象,并通过士兵的书信和回忆录被载入史册。例如,一头名叫塔玛拉的母骆驼在战地厨房服役,负责跟随进攻的红军部队转移厨房。随军厨师教会了塔玛拉大声嘶鸣,呼唤战士就餐。士兵回忆录中还有另一头叫库兹涅奇克的骆驼。敌军轰炸和炮击时,库兹涅奇克会找弹坑或洼地,蜷缩起来躲避弹片。这头骆驼走过了漫长的战斗旅程:从顿河草原一直走到波罗的海岸边,并于1945年在那里牺牲。令人称奇的是,骆驼能区分空中的己方与敌方飞机。德国飞机飞过,它们会卧倒在地,或躲在树木、房屋、栅栏旁边。它们还能分辨炮声,对苏联士兵的炮击毫无反应。骆驼会和战士一起聚集到战地厨房,吃掉分餐后剩下的所有食物。
骆驼亚什卡在投降的柏林城中站在勃兰登堡门前。 / pinterest
骆驼亚什卡曾到过柏林。庆祝胜利当天,红军战士给它挂上一枚从被俘德国军官身上取下的勋章。但很快,战士们觉得让英雄骆驼佩戴敌人的勋章不妥,便将其取下,在亚什卡的驼峰上挂上一张标语,上面写着“阿斯特拉罕——柏林”。还有一对运输火炮的骆驼叫玛莎和米沙,它们也在柏林迎来了胜利。伟大卫国战争结束后,它们被安置在莫斯科动物园。2010年,为纪念它们的英雄事迹,阿斯特拉罕州阿克纠宾斯克市为第902步兵团战士和骆驼米沙与玛莎建了纪念碑。这座名为《我们胜利了!》的组雕以一名坐在弹药箱上的士兵为中心,两边是套着火炮的骆驼:站立并踩着德国纳粹万字符的是米沙,卧地并面向战士的是玛莎。
需浏览俄文原文稿件,请登陆《kulturalogia.ru》网站
| www.tsrus.cn/684771|